女足四國賽首場對陣芬蘭隊的比賽,伊麗莎白基本延用了多曼時期的人員框架,首發的新人只有郭月、袁帆、俞衛民三人,從現場幾名新人的表現和技術特點來看,發揮的作用和實力的體現都不夠明顯。
郭月這名在多曼時期的邊緣國腳自伊帥上任后就倍受重視,從馬曉旭受傷之后一直和韓端搭檔,在正式比賽中出任鋒線主力。一方面伊帥希望倚重郭月1米79的身高和頭球的優勢,為邊路進攻找到據點。另一方面也希望郭月利用身體多做策應,在前場多護球拿球。
與芬蘭一戰郭月的站位主要集中在中路,韓端偏左。也許是因為有傷在身郭月整場表現平平,在對方后衛的貼身防守下頭球搶點、射門的機會幾乎沒有。而在前場和隊友之間也缺少必要的配合和換位。更重要的是完全依賴邊路的進攻韓端也無法體現出射門的能力。在多曼時代非常強調前場小范圍的配合和戰術的變化,中后場頻繁的插上也往往能為鋒線創造機會。相比較而言伊帥的戰術思想似乎有些矛盾,她一方面要求快速的短傳配合,但在球到禁區之后卻要向兩邊轉移,中路的變化太少,前鋒接應拿球的機會也少。就目前的這支國家隊而言,馬曉旭的作用仍然不可被替代,她在禁區兩次的拿球和突破仍是女足強有力的進攻手段之一。除此之外以目前的鋒線組合和戰術打法,在遇到體力充沛實力較高的歐美強隊時顯然很難打開局面。
從伊帥的戰術意圖來看,俞衛民所擔綱的中前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點。前場的進攻多半要通過她這個點向左右兩側轉移球,但完全按照這個執行就很容易被對方破壞掉。在芬蘭隊體力比較充沛的上半場,俞衛民在對方前衛的逼搶下,很難向縱向處理球,傳球的準確率和位置感也不好。多曼時代一直強調的后腰向兩肋插上更是無足談起。直到下半時芬蘭隊體力明顯下降時,俞衛民才得到比較充分的傳球空間,也組織了一些比較有效的進攻。試想如果中前場不能加強攻擊性,單純憑借現在我們并不強勢的鋒線爭搶,中國隊的進攻實力也要大打折扣。
新人中表現最好的應該是女足的老隊員袁帆,特別是上半時芬蘭隊的進攻主要集中在袁帆把守的右路,袁帆觸球的效率很高,在后場處理球、攔截、站位的選擇都不錯,特別是在和對方身體對抗中不落下風,整場比賽幾次在中路的補位也都很及時。雖然在一次攔截對手突破時犯規被判罰了一張黃牌,但賽后主帥伊麗莎白也表示黃牌不能掩蓋袁帆的鋒芒,因為袁帆的存在才讓后防增添了一道保障。縱觀整場比賽,袁帆體現出了很好的狀態和求勝欲,上半場幾次助攻到前場的突襲更是給人深刻的印象。試想當初袁帆因為“能力不足”被清理出隊的理由實在讓人費解,如今袁帆在用付出后的首場比賽為自己證明,相信她也會用自己的努力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記者 張銳)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