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下午,中國男籃在杭州舉行的2008斯坦科維奇洲際杯籃球賽的比賽中以71比72負于北京奧運會同組對手非洲冠軍安哥拉隊。效力于NBA火箭隊的姚明(中)、NBA新澤西網隊的中國球星易建聯(左)、從NBA回國的王治郅是中國男籃的“三座大山”,他們在北京奧運會賽場上的發揮對中國隊的勝負舉足輕重。 中新社發 任晨鳴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
|
上屆奧運會,中國男籃最后一刻戰勝塞黑,躋身八強,被稱為“奇跡”;上屆世錦賽,中國男籃靠一記壓哨三分,入圍16強,又被稱為“奇跡”。
今晨,中國男籃北京奧運會的賽程落定,德國、希臘,成了中國隊的小組賽對手。有人悲觀地稱,這是中國男籃奧運征戰史上最糟糕的一支簽,中國男籃很難再創“奇跡”。我倒認為,對中國男籃,這未必全是壞事。
其一,公認對手強,就等于給中國隊減壓。其二,少了壓力,就少了想法,贏一場,就是賺一場,以挑戰者的身份面對奧運,或許反倒發揮更好;其三,想法少了,精力更集中了,斗志也會更旺。奇跡的創造,一靠運氣,二靠實力,三還要靠放手一搏的氣勢。以中國男籃目前的實力,要進八強,確非易事,但也并非完全沒可能,關鍵是看隊員的配合,以及比賽中的發揮。
“死亡之組”,并不一定意味著最后的“死亡”。俗話說,事不過三,曾兩度創造“奇跡”的中國男籃,如果真能做到破釜成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相信會有好的結局。 (小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