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十月一日電 題:臺灣特奧運動員贈禮感念滬人情
中新社記者 李佳佳
從親自包制上海傳統小吃“餛飩”,到動手拼裝賽車模型,再到揮毫學寫書法“龍鳴虎嘯”,為期四天的二00七年上海特奧會“社區接待計劃”憑借樸實無華的接待內容,依靠申城市民慣有的熱情好客,讓第一次做客上海人家的臺灣特奧運動員迅速地融入這里的生活。
今天是告別社區家庭的日子。接受了四天盛情款待的臺北代表團領隊趙一檜今日特地準備了一大箱子的禮物,做工精美的錦旗、印有特奧會標的T恤衫以及巧奪天工的水晶禮物被里三層外三層地包裹起來,很有點“天機不可泄漏”的意味。
眼瞅著就要告別,依依不舍的臺灣特奧運動員有的偷偷地掉眼淚。他們中有的人還認真地學會了自己名字的簡體寫法,并將此作為一份極為珍貴的禮物送給款待自己的社區居民。
據介紹,本屆特奧會的社區接待計劃自九月二十八日開始,共為期四天。在此期間,上海十九個區縣以及北京、西安、大連等十一個特奧會接待城市,共一千八百七十七戶家庭接待了來自全球一百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九千名境外代表團成員。
作為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所特有的一項非體育項目,“社區接待計劃”被視為最能體現特奧會“參與”與“融合”主題的活動。短短時間里,參與其中的臺灣特奧運動員走訪了上海很多普通人家,學習制作傳統家庭點心,享受了一把滬上居家生活的別樣情調。他們還參觀了上海閔行區啟智學校,在這里他們不僅認識了很多同齡的新朋友,還共同開心地玩起抬轎子、兩人三足走、投球入筐的游戲,為彼此加油,為彼此喝彩。
說起這幾日的感受,臺北代表團領隊趙一檜坦言,“來到上海,是我作為領隊以來最輕松的一次。因為兩岸相同的語言,相同的文字,讓臺灣特奧運動員感到很親切。”他說:“這一次運動員們不再總問‘這是什么意思’,與志愿者之間的融洽相處,讓教練與工作人員很放心。”如今,讓趙一檜最不放心的倒是十一天后的離開,“運動員會舍不得這里,會流淚。”
作為歷年來參加特奧會規模最大的一次,臺北代表團此次共派出了一百六十二名特奧運動員,他們將參加排球、羽毛球、自行車等十三個種類的比賽。身為領隊,趙一檜似乎并不太看重成績,“有好成績固然不錯,但更好地認識上海更有意義。”趙一檜表示,“當然,我對我們的隊員充滿了信心,我想這一次取得的金牌數應該能超過上一屆的十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