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博鰲亞洲論壇理事、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 中新社發 盛佳鵬 攝
1989年11月13日,鄧小平最后會見外賓,告別政治舞臺。 中新社發 賈國榮 攝
|
資料圖:博鰲亞洲論壇理事、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 中新社發 盛佳鵬 攝
1989年11月13日,鄧小平最后會見外賓,告別政治舞臺。 中新社發 賈國榮 攝
|
他是世界上最先倡議成立APEC的國家元首,被譽為“APEC之父”,并親自將中國“拉”進APEC;他曾經在1983年~1991年期間就任澳大利亞總理,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與中國建立了建設性雙邊關系,并與鄧小平有著深厚的友誼;他曾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多次訪問中國,并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進程,同時也是外國政要中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他就是現年79歲的澳大利亞前總理鮑勃·霍克。
12月19日,霍克在澳大利亞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暢談了他對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見解以及他對中國未來發展的展望。“過去30年中世界上發生的最重大事件之一就是中國改革開放后經濟迅速起飛。中國的崛起對整個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經濟的持續繁榮的重要性一直都在提高。”對于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成就,霍克絲毫不吝惜贊美之辭。而對于中國未來的發展,霍克也表示:“如今世界經濟的持續繁榮離不開中國,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
文/本報特派澳大利亞記者肖歡歡
關于中國改革開放
世界經濟的持續繁榮離不開中國
記者:你1983年出任總理時,恰逢中國改革開放之初。您如何評價改革開放30年間中國發生的變化?
霍克:我在1978年當總理之前就已經到過中國。我感覺到中國當時進行的改革非常及時,契合了那個時代的潮流。中國曾經連續20年保持9%~10%的高速增長,這簡直是一個奇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國是貿易順差大國,出口量很大,但很多人也許不知道,中國每年都從亞太地區進口很多原材料和工業零部件,然后再生產出成品。從這個角度上講,中國帶動了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她就像一個機器的引擎。
毫無疑問,澳大利亞也在這個過程中受益。在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中,澳大利亞與世界多數國家相比受到的影響要小一些,處境不是那么糟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它與中國之間有著穩固的資源出口貿易。
記者:那么,您認為改革開放30年間,中國對世界的貢獻有哪些?
霍克:中國對世界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從經濟上來說,中國對美國的經濟貢獻很大,美國這么多年的通貨膨脹率能夠比較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為它提供了廉價的勞動力和工業產品。美國的財政預算沒有大規模出現赤字,也是因為中國政府和企業持有他們的國債。不僅是美國,中國的崛起對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也是一個帶動。日本一位教授曾經說過,日本經濟的循環從發動到結束都直接得益于中國。事實證明也的確如此。
在政治方面,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政壇上一個不可缺少的力量。近年來,中國在地區和世界政治舞臺上更加活躍,這與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也是相輔相成的。中國比以前更加投入了,這是一個好事情,事實上,如今亞太地區的很多事務必須有中國的參與。比如,在剛剛結束的G20金融峰會上,中國的聲音和觀點就非常關鍵,比以前更加重要,更加具有決定性。另外在朝鮮和韓國的談判問題上,中國也是一個決定性的角色。如今,雖然我們不能說這一問題已經解決了,但自從有了中國的參與,這個原本非常棘手的問題解決起來容易多了。這就是中國的作用,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起到這種作用。
記者:您認為在這個過程中,有沒有哪幾件事情是具有決定性或轉折性的重要事件,比如,國家放開對一些領域的控制,讓企業充分參與市場競爭等?
霍克:中國過去30年的一件大事就是鄧小平的出現。沒有鄧小平就沒有現在中國的成就。我可以說,他是20世紀世界上最出色的人物之一。如果非要排個名,他也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因為他徹底改變了中國,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熟知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鄧小平一開始提出改革開放時也遭到了很多反對,包括中國共產黨內部也有反對的聲音,畢竟,這是一件大家都沒有經歷過的事情,需要“摸著石頭過河”,加上中國自古以來對改革的抵觸情緒都根深蒂固,改革必然涉及到利益的再調整。而鄧(小平)堅持了自己的這一套,后來他也用中國經濟的高增長率回應了那些持反對意見的人,證明了這項政策的正確性。
還有一個決定性的事件是,在中國的改革開放初期,從來沒有失誤。當時,中國的農民、工人都從中獲益,改革得以順利推進;到了后來,改革使一部分人利益受損,但這是必然的,改革必然有代價,必然要對以前的利益格局進行調整。但這時改革開放的成就已經非常顯著,對中國的影響非常大,改革已經勢不可擋,再也沒有回到過去那種局面的聲音出現。
當然,你提到的政府放開一些領域,讓企業參與市場競爭也非常重要,否則就不可能有經濟的飛速增長。但這并不代表著政府在所有的領域都要放開,都要實行私有化,有一些領域必須處于政府的控制之下。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