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8月16日,博爾特在鳥巢顛覆了人們對于極限的定義,一年后的幾乎同一天,他在柏林的藍色跑道上給了極限一個新的定義。9秒58,牙買加飛人在北京時間17日凌晨3時懷抱這個極端刺激的數(shù)字,使現(xiàn)場的德國觀眾high到極點,也讓地球另一端盯著電視的人們不能成眠。
這不同于菲爾普斯穿著鯊魚皮狂攬8枚奧運金牌,也不同于穿著更新高科技泳衣的“黑馬”在羅馬世錦賽上頻頻打破世界紀錄,人們?nèi)绱思,是因為在這個科技幾乎成為信仰的年代,一個1.96米的大個子,用健壯的雙腿和原始的奔跑,為21世紀的人們找回了最為有力的自信。
人們?nèi)绱思,還因為,博爾特此舉并沒有給人們創(chuàng)造驚喜,而是讓他們的想象變成了現(xiàn)實。是的,此情此景在博爾特起跑之前已經(jīng)多次出現(xiàn)在人們的腦海里,“我們不關(guān)心他能否奪冠,我們關(guān)心的是他到底能跑多快!睙o數(shù)田徑界的元老這樣形容著對于百米大戰(zhàn)的期待,也許有少數(shù)幾個人在心里偷偷地想過“沒準這小子能跑進9秒60”,隨后再搖搖頭告訴自己不可能。但槍響之后的9.58秒,博爾特宣告了這一想法的科學性。就像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印證了“地球是圓的”這一想象一樣,博爾特的新紀錄也讓人們體會了一把“夢想照進現(xiàn)實”的快感。
閃電一般沖過終點,并瞟了一眼大屏幕上的數(shù)字之后,喜歡搞怪的博爾特像個孩子一樣地哭了,很多人說,貴為地球上跑得最快的人,博爾特也有壓力。我們相信。如果說劉翔在大阪世錦賽跑道上感受到的是十幾億國人的壓力,那么博爾特在柏林跑道上感受到的壓力,毫無疑問地來自全人類。新的世界紀錄不可避免地引發(fā)了那個熱門話題:誰能超越博爾特。對于這個問題,泰森·蓋伊報以垂頭喪氣,而鮑威爾則表現(xiàn)出聽天由命。
真正的答案直接引發(fā)了那個只屬于博爾特的悖論:博爾特是博爾特的顛覆者,博爾特是博爾特的守護神。在人們能夠看得見的未來,能夠解答這個問題的,只有博爾特自己。
這一悖論,可能成為“閃電”高處不勝寒的理由,更有可能成為人類進一步突破自我的契機。馬賢賢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