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第十一屆全運會女排決賽落下帷幕,天津女排在最后的決賽中以3∶1戰勝遼寧女排,奪得冠軍。在爭奪季軍的比賽中,解放軍隊以3∶2艱難戰勝江蘇隊,奪得第三名。
4年一屆的全運會既是全面檢驗中國體育各個項目發展狀況的盛會,也是新人嶄露頭角的絕好舞臺,所以備受體育界和社會關注。然而,從本屆全運會女排決賽階段的比賽過程看,沒有什么搶眼的新人冒出,絕大多數球隊還基本是靠老將支撐,技戰術配合上也沒有什么創新,中國女排前景令人擔憂。相比較而言,天津女排無論是在新老交替,還是在技戰術配合上都明顯強于其它球隊,最終奪冠可謂實至名歸。
由于過分看重成績,每屆全運會各支球隊基本都是由老將擔綱,不少球隊甚至還招回已經退役的老將。本屆全運會女排決賽階段的比賽,人們就看到不少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老將,其中年齡最大的浙江女排隊員殷茵已經35歲。而北京女排即便招回了馮坤等老將,依然無法組成一支陣容齊整的球隊,未能進入八強自在情理之中。如此現狀,客觀反映出中國排球運動后備人才的匱乏。
中國女排開始崛起時的上世紀80年代初,全國各省市一、二線隊伍多達二三十支,男女球員多達幾千人,這為國家隊選材提供了雄厚的基礎。如今國內注冊的專業女運動員人數不足400人,許多球隊已經沒有二線隊伍,其中不少隊員還是從其它項目半路改行過來的。人才萎縮,直接導致國家隊選材的窘迫。
中國女排在世界女排大獎賽總決賽和亞錦賽上表現欠佳,引起社會廣泛議論,要求主教練下課的呼聲甚高,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國人仍對中國女排充滿期待,這無疑讓人感到欣慰。然而,讓現任主教練“下課”并不是使中國女排轉危為安的根本辦法,更不可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中國女排的重新崛起,既要在技戰術上有所創新和發展,更要靠雄厚的人才基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