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換人的辦法,去改變備受詬病的中國足協管理現狀,是一個辦法,但不是一個最好的辦法。為什么這么說,看看那6個“被學習”人的心情就知道了。
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古今中外,歷來如此,可能以此比喻中國足協今天的“大換班”不很貼切,但大概意思不差,總局換人之舉,無非是想給韋迪找一群志向一致的幫襯,所以,換人可以理解。
但韋迪應該明白,換人不如換機制。記得他在談到南勇當年在沈陽與他同窗苦讀時,稱南勇是一個很有志向的有為青年,沒想到今天會出這種事。原因不是當年南勇就是一個壞坯子,而是掉到了足協這個缺乏健康機制的染缸里,時間一長就把持不住自己,所以,足協內的新機制不及早建立起來,難保今天新來的人,不成為另一個南勇。
那么,足協新機制中應該有什么內涵。我想至少要有三點,一是莫伸手。因為伸手必被捉,這是警誡;二是真實干。光想圖足協曝光率高,在社會上混個臉兒熟的人,一定要讓他混不下去才成,以此避免瀆職現象;三是講創新。1994年當時的國家體委拿足球去改革,就是因為足球是一個落后項目,于是把它當成一塊改革試驗田與突破口,做一個樣子給其他兄弟項目看。今天,中國足球仍處于低谷,百事待興,沒有改革的魄力與創新的想法,當一個庸才,其誤事之害同樣不可忽視。機制中有這三樣,管他誰來或誰不走,都能讓中國足協變成大家基本認可的模樣。(李戈)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