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前,常昊戰勝韓國圍棋第一人李昌鎬拿到三星杯冠軍,這讓中國棋迷歡欣鼓舞,不少人認為中國圍棋終于有了領軍人物,但隨后常昊狀態不佳,春蘭杯上敗給古力,理光杯賽又不敵胡耀宇,后者在此前的LG杯賽中不敵中國臺北棋手周俊勛丟掉冠軍。
于是在頻繁的勝負當中,人們意識到,中國圍棋還沒有一個能夠屹立不敗的頂梁柱。
常昊古力認為集訓幫助大
“其實我自己感覺還可以,主要還是前段時間有點累的緣故。”常昊告訴記者,“我和古力、胡耀宇的水平都差不多,誰贏誰輸都很正常。以前經常輸棋時,有人說我太溫和、沒個性,但我覺得這種事是因人而異的,生來是什么性格,后來也很難變。我對領軍人物并沒有太多的想法,就希望努力下好每盤棋。”
“另外,我不覺得國家隊的集訓有什么不好,相反,要是沒有集訓時的相互研究,比賽時會更困難。”常昊說,“現在大家來訓練時都很開心,對棋手來說,這也是緩和心態很重要的一點。”
“對局室每天都有訓練。”一名青年隊的小棋手說,“看到國家隊那些人在一起訓練,實在是很羨慕。”
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家隊正式隊員有22名,囊括了從聶衛平到常昊再到陳耀燁的老中青三代棋手,雖然每天集訓不能保證人人到齊,但大部分隊員還是會按時出現在對局室擺棋。而一旦有棋手在外比賽,大家先上網看棋譜再在棋盤上擺出變化,也已經成為研究室最生動的情形。
“如果在這里,肯定要來訓練,我感覺比自己用功管用。”古力說,“否則也得約人擺棋,還不如大家一起到對局室來。”
雖然國手們對集訓制度一致肯定,中國圍棋集體棋力也正處于上升期,但始終找不到領軍人物的尷尬日益突出,疑問隨之產生:對于圍棋這種個人項目而言,集訓制是不是有些“苛刻”,以至于棋手無法表現出自己的個性?
馬曉春稱系統訓練見成效
“這跟國家隊的集訓制有關系嗎?我覺得這種想法是多慮了。”今天在名人戰預賽輕取小將李劫的聶衛平本來顯得很愉快,但在說到這個話題時卻很嚴肅,“中國圍棋現在的確是有一批實力相當不錯的高手,但還是沒有領軍人物,要想當領軍人物,一是要天分,二是要刻苦,差一點都不行,所以很難說用什么方式可以培養出一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領軍人物。”
“現在中國的這批棋手都不錯,都有很強的實力,但是還做不到見誰滅誰,那是更高的境界。”聶衛平說,“我們的棋手先要保證自己練好基本功,別犯錯誤。”
“中國棋手原先有毛病就是練得都不錯,但是有些散,不系統,所以導致效率不高。”國家隊教練組組長馬曉春說,“這個問題現在好多了。”
有棋手向記者介紹,作為中國圍棋界的最強對手,韓國棋手卻并不是每天都要集中訓練,像李世石、崔哲瀚、李昌鎬這樣的頂尖棋手,如果沒有比賽的話,大概每周只有一兩次到研究室聚會擺棋,“他們各自有各自練棋的地方,不過最近他們也經常聚在一起擺棋,尤其是聽說李世石當了爸爸以后成績一般,所以很看重訓練,到了他們這個級別,也只有跟自己水平相近的棋手擺棋才能有所提高。”
張文東認為獨來獨往非好事
“其實要是嚴格地算,我們中國圍棋至少在國家隊這個級別上是一直堅持集訓制的,時間很長了。”中國棋院圍棋部主任張文東說,“我們國家幾代圍棋人基本上都是沿著這條路走出來的。比如聶老、馬老,這些都是在棋迷眼中很有個性的棋手,但他們當初的訓練也和其他棋手差不多。”
據記者了解,從中國棋院建院開始,國家隊的集訓制并沒有因為棋類項目的特殊性而有所變化,只不過長期以來棋手集訓時的管理并不十分嚴格,基本上要靠棋手的自覺。雖然國家隊的絕大部分棋手還是把圍棋當成事業,并沒有荒疏技藝,但直到2003年,中國圍棋已經連續5年與世界冠軍失之交臂,儼然跌入低谷之態。
所幸2005年圍棋部決心改革,馬曉春成為國家隊教練組組長,嚴格督促棋手,只要是訓練時間就到對局室訓練。在隨后的LG杯決賽中,古力擊敗李世石拿到世界冠軍。馬曉春說:“以前國家隊比較散,現在把他們組織起來,大家都有長進。我相信只要按照國家隊的訓練制度做,總會有回報。”
2006年中國圍棋真正翻身,共獲得4項世界大賽的個人冠軍和3項世界大賽的團體冠軍,這也是國家隊的訓練制度從來沒有受到質疑的重要原因。
“我們不反對討論問題,關于為什么現在中國圍棋難找領軍人物,我們的棋手其實都在向這個目標努力。”張文東說,“而現在棋手們是不是因為在一起集訓,導致大家都比較有‘共性’卻丟了個性,我覺得個性不是唯一性,不能說‘各色’、獨來獨往就是有個性,踏踏實實、溫文爾雅就是沒個性。圍棋雖然說到底是個人項目,但一定是和別人的幫助分不開的。”(郭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