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八日電 題:“這件作品沒有遺憾”——走近北京奧運會火炬核心設計團隊
作者 傅蕾
一片祥云、一抹漆紅、一紙卷軸。
融匯著奧林匹克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理念的北京奧運會火炬“祥云”,將通過數萬名火炬手的手手相傳,把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精髓展現給全世界熱切期盼的觀眾。同時,幾個曾經不為人知的名字也隨之走入人們的視野——他們,就是“祥云”火炬核心設計者姚映佳、仇佳鈺、章駿、李鳳朗和韓小勤。
喜歡穿一身黑色中山裝或唐裝的姚映佳,看上去既有幾許藝術家式的浪漫,又隱隱流露出幾分工程師式的嚴謹。或許,養成這種雙重氣質,是工業設計師的最佳境界。
姚映佳是“祥云”火炬總設計師、聯想創新設計中心總經理。年屆四十的他,卻已然兩鬢發白。談到“祥云”火炬設計歷程時的姚映佳目光炯炯:“有人問我,設計歷時一年多的‘祥云’火炬最終被北京奧組委相中,我有什么感受。我說,最令我欣慰的是這件作品沒有留下遺憾。”
姚映佳說,這是他設計生涯中第一次說這樣的話。“目前‘祥云’火炬的反響很不錯。雖然有人說它像這個,有人說它像那個,但作為藝術設計方案,最好的就是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象和不同的理解。”
仇佳鈺是五位核心設計者中唯一的女性,“祥云”火炬的紙卷造型就出自她的創意。談到紙卷造型,她的臉上始終洋溢著自信而溫婉的笑容:“紙不僅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更是傳遞人類文明的使者。紙卷造型的奧運火炬,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它不僅能很好地表達向世界傳遞華夏文明的美好愿望,也與追求和平、友誼、進步的奧林匹克精神完美吻合。”
外表像個靦腆大男孩的章駿是核心設計團隊中年紀最小的。為了尋找最佳的云紋效果,章駿拿著數碼相機徜徉在北京的老胡同,游蕩在潘家園的古玩市場,穿梭在故宮、頤和園等中國古建筑群……窗欞、剪紙、墨竹等概念不斷豐富著“祥云”的理念。姚映佳及時建議章駿,將窗欞紋樣統一成“祥云”理念中的云紋,經過去粗存精后的“祥云”變得清晰而純粹。
一襲黑色休閑服,精神抖擻的短發,爽朗的笑聲。作為創作總負責人的李鳳朗,手中拿著個日夜辛勤工作換來的“祥云”火炬時,有著太多的感慨。整個奧運火炬設計過程中,李鳳朗與北京奧組委多次深入溝通,讓整個團隊能跳出單純的創新設計,站在整個北京奧運大的社會背景下抽象化奧運火炬的設計理念。七年高校任教的經歷,也使他能更開放地看待團隊內部不同的設計方案,以設計師容易接受的語言和方式激勵不同創意和方案之間的融合。
“祥云”火炬的外觀設計完成后,帶領整個設計團隊穿越“工藝雷區”的是該中心首席工藝與制作專家韓小勤。年過半百的他年輕時曾是北京量具刃具廠的一名普通工人,經過三十多年的摸爬滾打,韓小勤對很多與工藝相關的問題都爛熟于心。在工藝評估中最難、最關鍵的火炬外型整體成型階段,韓小勤建議將模具制造的立體雕刻方法運用到云紋制作中,并和章駿用幾十個小時修補不滿意的腐蝕紋樣,奧運火炬“祥云”終于跨過了蝕紋和著色兩大難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