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美國選手加特林。 中新社發 湯彥俊 攝
|
【點睛】隨著美國女飛人瓊斯結束那個說了七年的謊言,百米飛人這個稱號的可信度實在是岌岌可危。更為可笑的是,原本應該“繼承”瓊斯悉尼奧運會金牌的悉尼奧運會女子100米亞軍、希臘人薩努也因為早些時候偽造車禍逃避藥檢而被禁賽。加上昨天被禁賽4年的加特林,原本最風光的百米賽道上竟然摔出了如此眾多的藥罐子。
百米飛人只是主角,瓊斯和加特林背后,去年有前撐竿跳高世界冠軍吉比利斯科、俄羅斯男子鏈球全國冠軍科諾瓦洛夫和俄羅斯女子馬拉松選手杰尼索娃紛紛被“落網”,誰才是真正值得信賴的冠軍?
田徑賽場并不是唯一的興奮劑泛濫地,百年環法也未幸免。2006年,環法冠軍蘭迪斯與亞軍佩雷羅興奮劑丑聞讓賽事受到重擊。2007年,奪冠熱門哈薩克斯坦名將維諾庫羅夫被抓現行,所在的阿斯特納車隊退賽;意大利車手莫雷尼“掉進藥罐”,所在的車隊科菲蒂斯宣布退出;連續9天身穿領騎衫的拉斯姆森被拉波銀行車隊開除;德國電信車隊車手辛克維茨藥檢呈陽性;追求公平競爭的參賽選手為此罷賽,組委會幾乎失去對比賽的控制。
還有其他人——賽艇世錦賽第三名俄羅斯隊觸犯反興奮劑規定,導致俄羅斯賽艇協會面臨禁賽4年處罰,有可能無緣北京奧運會;瑞士“網球公主”辛吉斯前段時間再次宣布退役,原因是有人揭發她在去年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期間藥檢呈陽性……
曾在1988年奧運會上制造世界體育史上最大興奮劑丑聞的加拿大“飛人”本•約翰遜曾說,運動員使用興奮劑已經很普遍,而且會繼續下去。更多的“加特林”依然隱藏在賽場之中和光環之下,這是利益驅使的結果,也是北京奧運會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范天亮)
北京奧運 嚴查“加特林”
【點睛】幾天前,在接受本報特約記者年終專訪的時候,薩馬蘭奇認為興奮劑是他對北京奧運會的最大擔憂。“對北京2008年來說,最大的考驗是禁藥事件。”而且薩馬蘭奇很肯定地認為,“北京奧運會的禁藥事件肯定會有。因為從2004年到2007年,禁藥事件已經增長了25%。如果沒有,只能說明我們的檢測手段還有待完善。”
將北京奧運會辦成歷史上最干凈的奧運會,是北京奧組委的承諾,但并不能保證參加北京奧運會的各國運動員杜絕“藥罐子”。在瓊斯事件大白天下后,NBC記者安•湯普森隨即斷言:“瓊斯絕對不是最后一個服藥的人,也不會是最后一個被抓到的服藥人。”
盡管國際反興奮劑聯盟近年來不斷加大打擊力度,反興奮劑的科技手段也在不斷進步,但在利益的驅使下,近年來的禁藥事件依然大幅增長。去年11月在馬德里召開的為期3天的反禁藥高峰會議上,體育禁藥專家松克森在接受采訪時給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有近一半的世界頂尖選手曾經使用過能夠提高成績的禁藥。”這位具有超過40年專研人體生長激素的71歲的英國人表示,“我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選手使用了生長激素,因為現在的檢測告訴我們的結果是不可靠的。”
據悉,世界反興奮劑機構聯合國際奧委會、各國家和地區政府、奧委會組織和國際單項體育協會,在去年底世界反興奮劑大會上修改《條例》,決定對初次違規運動員禁賽4年,從而大大提高了打擊力度。反興奮劑已經走出體育范疇,成為全世界的戰爭。
去年8月的大阪,僅查出一例禁藥事件的田徑世錦賽成為20年來禁藥事件最少的一屆世錦賽,說明在反興奮劑力度加大之后,隨著作弊者的犯罪成本增加,用藥的空間也越來越小。這樣的大環境為北京奧組委的反興奮劑工作構成了一定的利好。不過正如薩翁所說:“不能將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一屆賽事的主辦方身上。每個參加奧運會的奧委會都有自己的責任,他們應該努力將最清白和干凈的運動員帶到北京。”(范天亮)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