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最杰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的傳奇經歷和藝術成就為后人津津樂道。最近,梅蘭芳這三個字,因為陳凱歌拍攝了有關他的電影再次被頻繁地提起。無獨有偶,時隔七年,被譽為研究梅蘭芳中國第一人的徐城北也再話梅蘭芳,于近日推出了力作《梅蘭芳十九章》,并欲將此書作為研究梅蘭芳的收山之作。3月12日,記者對徐城北進行了采訪。
青島是我踏上漫漫征途的地方
記者:聽說1967年,您歷時一年半走過全國22個省,到過山東吧?對青島印象怎樣?
徐城北:青島是我踏上漫漫征途的地方。1967年,我剛滿27歲,從北京到天津后,我坐船來到了青島。在青島呂劇團一位朋友的邀請下,在青島逗留了幾天,之后坐輪渡前往上海及其他省市。青島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高高低低、起起伏伏,騎自行車不太方便,但也饒有趣味。
母親是著名記者帶我進入梨園行
記者:聽說您研究梅蘭芳和母親有很大的關系?
徐城北:母親可以說是我進入梨園行的領路人。我母親彭子岡曾是《大公報》的著名記者,在新聞界被稱為“四大名旦之一”。在建國初期,她曾采訪過梅蘭芳,她周圍的一些朋友跟梅先生也熟識,我家的書柜里至今還保存著她采訪的有關資料。1989年我被調回北京分派在中國京劇院任編劇。當時我有志于要寫一些有關京劇文化的作品,如果不把梅派藝術搞清楚,就很難綜觀整個梨園。隨著對梅蘭芳的了解越來越深,便索性專門研究起梅蘭芳文化。
看過梅蘭芳一輩子沒白活
記者:聽說四十多年以前,您還是一個小學生的時候就經常到劇場里去看舞臺上的梅蘭芳。那時候留給您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徐城北:印象最深的是他舞臺上的準確和美麗。我在中學時期看過梅蘭芳的十幾出戲,他的表演如行云流水一般,在重點之處稍一用力,就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曾親耳聽到老戲迷說,看過梅蘭芳,這一輩子沒白活。他在舞臺上塑造的人形象美、性格美,自己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也美。更重要的是他的為人,他總是那樣平平和和,按部就班。
贊同普及京劇推出《京劇娃哈哈》
記者:最近,15首京劇唱段即將進入中小學生的課堂,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也出現不少質疑聲。您怎么看待此事?
徐城北:我很贊同梅葆玖先生的意見,進課堂的樣板戲占得比重太大了。今年4月份,我要推出一本《京劇娃哈哈》,也算是迎合了京劇文化走進中小學的這種潮流吧。“娃哈哈”有兩種含義,一來是花臉的一種笑聲,二來是針對講小孩學唱京劇寫的。
電影《梅蘭芳》不允許有硬傷
記者:您曾經把《無極》、《夜宴》、《十面埋伏》看作是華而不實的作品。但如今陳導又轉而拍攝大雅的電影《梅蘭芳》,您再一次表現出擔憂,這是為什么?
徐城北:編劇嚴歌苓曾經是一個軍人,后移居美國,年紀尚輕,這樣一個人不可能太了解一個男旦的悲苦歡欣。看過梅蘭芳演出的人、接觸過他并至今健在的人很多,這就不允許《梅蘭芳》有硬傷。
記者:您認為黎明能將梅蘭芳演好嗎?章子怡能演好孟小冬嗎?
徐城北:陳凱歌起用章子怡這樣的國際知名演員,無非是想跟國際接軌得到西方電影界的承認。黎明不是梨園中的人,梅蘭芳的很多細微的動作習慣是他學不來的,要演好梅蘭芳很難很難。章子怡演好孟小冬就更不可能了。孟小冬是作為妾嫁給梅蘭芳的,后來兩人分手,孟小冬嫁給了杜月笙,并陪伴他度過晚年。電影里將孟小冬唱老生作為切入點,入口處是從厚底靴開始的,這對于扮演者來說難度更大。本報記者 關瑛 王法艷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