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表演風格。如今的民國書生由黃磊他們來扮演,必然會打上我們這個年代的烙印,這本身不能做好壞的評價。但孫道臨的儒雅,是那個年代的直接產物。
我和孫道臨有一面之緣:20世紀80年代末,他應邀參演舊金山一個話劇,我奉命為他跑腿,記得有一次開車送他去劇院,當晚還看了他的演出。他演的只是一個配角,也談不上出彩,但那年頭的國內演員中,有誰能背下大段英文臺詞?可以說,在他那個級別的明星中,他的人文素養是數一數二的,畢竟,那年頭燕京大學的哲學高材生,比今天一個大學生要值錢多了。
雖然跟他只是禮節性交往,但我的印象是,他是一位謙謙君子,為人和藹,沒有架子。他那一輩的藝術家,也許因為遭受太多的挫折,個性并不張揚。因此,當后來傳出他索要采訪費的新聞,我并沒有生出惡感———你如果占用別人大量時間,支付報酬未必沒道理,因為采訪本身有雙重性質,若是采訪新聞當事人,按規矩不需給報酬;但若把人家當做咨詢對象,給予經濟補償是國際慣例。
我并沒有借機刺探他的隱私,但我隱隱覺得,他既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憑借他的長相、氣質和才華,他至少可以在整個20世紀50-60年代獨霸文藝片男一號的地位,像李晨風、左幾、李鐵、秦劍等文藝片大導的作品,多半適合孫道理主演,像吳楚帆和張瑛扮演的文學名著改編的角色,若拍普通話版,孫道理也是不二人選。事實上,在內地,孫道臨依然主宰著文藝青年的角色,他最有藝術價值的角色,如《家》、《早春二月》、《雷雨》等,也都改編自文學作品。然而,香港的吳楚帆出道雖比孫略早,一生主演了250多部影片,是中國電影史上主演電影最多的明星,而孫道臨留下的作品卻屈指可數。這是我們大家的損失,也是他的損失,更是時代的悲哀。
論表演天分,孫道臨比趙丹和石揮要低一個級別,但他比這兩位幸運得多,盡管他主演的作品也屢遭批判,但他除了文革十年,至少仍有電影可拍。即便從事配音這個幕后行當,都留下了《王子復仇記》那樣的經典作品。說實話,孫的處理跟勞倫斯·奧利弗的原版差別很大,但孫很符合我們心目中的丹麥王子。這里既有他深厚的文學功底,還有他南方氣質和北方訓練的完美結合。從影史的軌跡看,孫道臨的臺詞既擺脫了早年電影的拿腔拿調,同時又不像趙丹、石揮那樣徹底生活化,他汲取了兩者的長處,加以融合。他留下的名著朗誦,幾乎成了不可逾越的高峰。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表演風格。如今的民國書生由黃磊他們來扮演,必然會打上我們這個年代的烙印,這本身不能做好壞的評價。但孫道臨的儒雅,是那個年代的直接產物。遺憾的是,他留給我們的作品本應該更多,若參照香港的同類型明星,他起碼該留下上百部影片,幾十部話劇,無數的朗誦作品,讓子孫后代都能夠通過他的聲音和演繹,享受到中外文學名著的美妙。
□周黎明(北京 影評人)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