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鋒話題·通俗唱法改流行】
中央電視臺全國青年歌手大賽又要開賽,這個曾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初影響了數億電視觀眾甚至是幾代中國人的歌唱比賽,隨著歌壇發展的多元化以及近兩年“超女”、“快男”、“夢想中國”、“好男”等各種選秀比賽節目的沖擊而日漸式微,甚至有人已經忘了它的存在。除了近幾年青歌賽參賽選手回答文化題時洋相百出或者黑幕傳聞的話題,青歌賽似乎已經不能再提起大眾的興趣。今年,青歌賽這個中國內地樂壇歷史最悠久的選秀比賽,將要把一直堅持的通俗唱法改稱流行唱法,力求穿上新鞋走上嶄新的康莊大道。
歌唱比賽日漸淪為雞肋
回顧華語流行樂壇30幾年的發展歷程便不難發現,在華語流行樂壇前繁榮期,歌唱比賽曾經推出了一大批極富影響的歌手,并且在相當程度上推動了整個華語流行樂壇的進步。比如臺灣流行樂壇的真正繁榮得益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校園民歌運動,而這場運動的鼎盛期,便是1977—1980年連續舉辦了四屆的“金韻獎”民歌歌唱比賽。通過“金韻獎”,涌現出了齊豫、蔡琴、李建復、王新蓮、鄭怡、鄭華娟、潘安邦等校園民歌運動的代表人物。而在1980年“金韻獎”謝幕之后,又產生了一個創作歌唱比賽“新金曲獎”,參加過這一比賽而被大家熟悉,并且在日后的臺灣歌壇叱咤風云的人物,大家最熟悉的便是周治平與他的好友黃大軍。“金韻獎”和“新金曲獎”是臺灣樂壇最重要的兩個歌唱比賽,從中涌現出來的許多歌手至今仍是臺灣樂壇的中流砥柱。
在香港樂壇,像譚詠麟與“溫拿五虎”組合、張學友等巨星,也都是通過歌唱比賽而踏入歌壇。而在內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期,中央電視臺全國青年歌手大賽每年的獲獎歌手,都能領上三五年風騷。比如劉歡、毛阿敏、毛寧、韋唯、那英、杭天琪等,都是通過這個比賽鯉魚跳龍門,成為至今仍影響內地樂壇的大腕。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初那個時期,只要你能在青歌賽中得獎,就意味著你將會星途坦蕩了。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隨著時代的進步,華語流行樂壇也出現了太多的變化:盜版泛濫、假唱成風、自費歌手、免費下載等等,造成整個唱片業出現嚴重萎縮。同時,歌手的成名道路也變得多樣,最明顯的無非是星探挖掘、毛遂自薦和自費歌手的出現,使得歌手一夜之間成名變得異常簡單,但最終卻會像流星一樣一閃即逝。
在進入歌壇的道路變得多樣、成名的方式變得簡單之后,復雜而漫長的歌唱比賽便逐漸淪為雞肋了。最典型的例子也莫過于央視的青歌賽,過去每年夏天,幾乎全國人民都會盯著這個比賽,而現在這個比賽能夠維系收視率和影響力的命脈,似乎已經只剩下參賽歌手文化素質測試時出的洋相帶來的談資。
現在歌唱比賽在臺灣和香港歌壇也已經不再是巨星的搖籃,倒是較為綜合的選秀比賽還有些影響力,比如這兩年出來的183Club就火得一塌糊涂。因此,按照央視青歌賽較為單一的模式來看,它只能是退到“歌壇科考”的次要位置,而很難再重現像當年那樣參加青歌賽就能成巨星的盛世。
“通俗唱法”終于壽終正寢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音樂界提出了“通俗唱法”這個概念。當時會提出這樣的概念,主要原因是央視青歌賽要進行門類劃分,于是便在美聲、民族之外,提出了通俗的概念。據說當時之所以有通俗唱法的提出,是因為領導層接受通俗的提法,但卻不接受流行的提法。于是通過中央電視臺在當時的媒體壟斷地位,通俗唱法便被廣泛傳播并成為人們約定俗成的對流行音樂唱法的代稱。而同樣也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我國通俗歌手和教課老師就一直沿襲著先學美聲、民族打底,再改通俗的慣例,而到底有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通俗唱法教學法,多少年來一直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
通俗歌曲和通俗唱法不一樣,通俗唱法是流行唱法的借代詞,個人以為應該稱為流行歌曲和流行唱法較為貼切,因為通俗的不一定是流行的,通俗歌曲不一定屬于流行的范疇。在國外,搖滾、說唱、爵士等都屬于流行范疇,流行的是時尚的,但通俗的卻不一定流行和時尚。其實放眼世界樂壇,其他國家都沒有通俗唱法的概念。歐美樂壇音樂的唱法流派,大致劃分為學院派與流行派。前者的代表是意大利美聲、花腔女高音等;后者的代表則是Jazz、R&B、Rock等所衍生雜糅的唱法,這些唱法所涵蓋的音樂元素,不少都起源于非洲和美洲大陸土著。美聲和民族唱法要經過嚴格的訓練,而流行唱法不需要太多修飾,要求嗓子最質樸、最自然,只需要在氣息和節奏上多下一些工夫就可以。說白了,就是普通人怎么唱歌,流行歌手就怎么唱歌,這也是老百姓喜歡流行歌曲的原因。
目前我國的幾所音樂學院都已經開設了流行音樂專業,從事實上,其實已經完成了從所謂“通俗”到“流行”的概念的轉化。而在大眾媒體上,也早就已經不再使用“通俗”的概念,全部已經改稱“流行”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央視青歌賽如果還是一味堅持將“通俗”的概念視為金科玉律,就會顯得冥頑不化了。今年的青歌賽,從把“通俗”改成“流行”的舉動來看,至少組織者已經是有了親民和與時俱進的動向了。而如何能在各種名目繁多的選秀比賽中,繼續維持老字號的金字招牌,這是央視青歌賽所面對的最大問題。這也顯然不是僅僅將一種唱法的名字順應時代和民意更名這一點變化所能徹底改變的,擺在青歌賽面前如何復興的問題仍然十分繁復。
□王磊(北京 樂評人)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