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審制度的爭論一直沒有停過。對于觀眾來說,他們渴望不要總在銀幕上看到“殘缺版”、“太監版”的影片;對于制作商和發行商來說,他們更害怕面對“騎虎難下”的局面,比如推遲半年上映的《海角七號》和比北美晚兩年上映的“健康版”《黑皮書》。
2月14日,《海角七號》將到內地和觀眾見面。作為去年臺灣當地票房最高的本土電影,這部電影在內地上映時遇到了頗為尷尬的事情———本來,《海角七號》打算借在臺灣拿下一億元票房的余威在內地的賀歲檔上掀起吸金風暴,不料檔期一拖再拖,吸金風暴變成了盜版風暴。
傳言說國臺辦“封殺”了《海角七號》,也有人說“封殺”是電影局的示意。封殺一說最后被否認了,到底是誰讓《海角七號》拖到“情人節”才上映?這個安排不大可能是出于商業的考慮,眾所周知,這部片子于去年八月份開始已經在臺灣、香港等地上映,盜版者早已盯上了這塊肥肉。對于《海角七號》近期上映,行內人士的憂慮都很相似:“喜歡這部片子的人,還有多少沒看過盜版的?”院線和影院的負責人也跟記者說,這是非常尷尬的事情:《海角七號》不在內地上映難以向觀眾交待,因為坊間有人懷疑有關部門“封殺”該片;上映了又很難在商業上得到回報———真是“騎虎難下”。
1月中旬,中影公司向媒體透露該片終于通過了審查:“由于審查修改以及素材等種種原因,最終沒有進入賀歲檔。”對于一部電影短暫的商業生命而言,“種種原因”的解釋實在是有點讓人無語凝噎。難怪在之前舉行的兩年一度的兩岸三地導演研討會上,內地的電審制度成為研討會的一大主題。港臺導演都知道大陸市場的重要性,如何迅速通過內地的電審制度成為大家最為關注的事情:到底經常談到的“種種原因”具體是什么原因?怎樣才能避開“種種原因”?避開之后怎樣保留作品的原有味道?部分在內地混跡成功的香港導演總結了兩點經驗———鉆空子和耐心等待:審查制度是有空子可鉆的,導演需要在電影中充分發揮語言模糊的能力;耐心等待是必須的,雖然可能還是要被剪來剪去,但你會等待到能上映的那一天。
關于電審制度的爭論一直沒有停過。對于觀眾來說,他們渴望不要總在銀幕上看到“殘缺版”、“太監版”的影片;對于制作商和發行商來說,他們更害怕面對“騎虎難下”的局面,比如推遲半年上映的《海角七號》和比北美晚兩年上映的“健康版”《黑皮書》。-本報記者 黃辰星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