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為在春晚上,把“馬先生的兒子”整成了馬季,董卿在大年初一就眼淚嘩嘩的。據(jù)報上說,董卿的眼淚還“順著臉頰,流進頭發(fā)里,落到枕頭上”。跟瓊瑤劇里的女一號,弄丟了男一號似的。問:至于嗎?就為了一句臺詞。答:至于。因為那是春晚。
把馬東說成馬季,不過是一字之差,但這差的“一字”能形成多大壓力呢,我給您算算。假設(shè)在夜間12點檔的談話節(jié)目中說錯一個字,對主持人形成的壓力為1牛頓,那么,在春晚舞臺上說錯一個字,對主持人形成的壓力就應(yīng)該是幾萬牛頓。換算方法是,12點檔新聞字幕的觀眾約幾萬人,春晚的觀眾約幾億人,幾萬人1牛頓,幾億人可不就幾萬牛頓了。
這換算方法不是我瞎編的,而是央視的領(lǐng)導(dǎo)、導(dǎo)演、主持人,以及以前的很多觀眾共同認(rèn)定的。這就很可怕。在幾億人跟前,鬧了這么低級一笑話,萬一領(lǐng)導(dǎo)怪罪怎么辦?導(dǎo)演批評怎么辦?同行嘲笑怎么辦?“觀眾很生氣后果很嚴(yán)重”怎么辦?心路這么走下去,別說央視春晚的主持人得眼淚嘩嘩的,山寨春晚的主持人估計也得哭到稀里嘩啦。
問題是,春晚為什么會有這么大壓力?一過年助興的節(jié)目,不“完全正確”就不行嗎?不搞到發(fā)人深省、寓教于樂的地步就不行嗎?你看,觀眾并不是那么愛較真。據(jù)白巖松的觀察,大多數(shù)的人不都是理解寬容的嗎?既然春晚的觀眾進步了,春晚的制作者、審查者為什么不跟著“進步”?
照我說,董卿的這句口誤還是神來之筆了,一般的編劇還編不出這樣的串場詞來。“馬先生的兒子馬季”,不但沒冒犯到馬先生的兒子馬東,更沒冒犯到聽著直樂的觀眾。如果有人覺得被冒犯了,那說明他對馬先生還不是真的尊敬——他們也不想想,馬先生是那么錙銖必較的人嗎?
如果哪天春晚的主持人,能多點這樣的神來之筆,我覺得那是一進步。這說明春晚的要求不再那么高大全了。朱軍在元宵晚會上的那口小沈陽腔,讓我看到了這種進步的可能。方塊三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