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5日,由姚樹華導演、焦雄屏監制的古裝文藝大片《白銀帝國》的關機儀式將一大批臺灣地區的媒體記者吸引到北京進行現場采訪。引起他們關注的既不是影片本身,也不是男主角郭富城,而是這部影片的投資人臺灣地區首富郭臺銘。以《白銀帝國》開路,郭臺銘宣稱將投資百部影視作品,并在山西老家斥資1億美元建設影視城。
計劃在山西興建影城
去年六、七月間,郭臺銘借探班《白銀帝國》之機前往山西,其中特別前往他的故鄉晉城考察了三天的時間,經過這次考察,郭臺銘明確表示將在當地興建影視城,并以其旗下的IT知名品牌“富士康”命名。
據悉,該影視城占地70公頃,目標是將科技、數碼、網絡、寬頻技術和電影整合在一起。
全家進軍影視界
除了郭臺銘本人打算進軍影視界,他的家人已經先他一步,涉足這一行業。
郭臺銘的胞弟郭臺強斥資40億新臺幣,入主臺灣中影公司;他的兒子郭守正也是無意繼承父親名下最為龐大的鴻海集團,轉而與妻子共同建立了山水國際娛樂公司,發行電影《宅變》,籌拍新片《國士無雙》,該公司發行的《奇跡的夏天》還獲選去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目標拍百部大片
《白銀帝國》投資高達1000萬美元,是近些年來最大規模的一部古裝文藝大片。而郭臺銘卻表示他從未考慮過拿這部影片賺錢,并將這次投資稱為“試水之舉”,以此了解一下電影市場的行銷狀況。郭臺銘明確表示,2008年退休之后,他會投資拍攝至少百部影視大片,目標是成為和好萊塢“七大”平起平坐的影視巨頭。在去年底,郭臺銘就曾對臺灣媒體透露,他將投資一個電影基金“神風特攻隊”,幫助有才華的新人導演、演員、編劇、燈光師或其他幕后工作人員,因為投資的錢,可能一去不回,所以才會取此名。
本人說
郭臺銘:下一部考慮拍《鄭和下西洋》
郭臺銘在接受臺灣某周刊采訪時談到了他在電影方面的一些計劃和看法。
我過去說要辦《鴻海日報》是開玩笑的,但是第一部電影(《白銀帝國》)是真的籌拍了三年,最近也已經殺青了。我的父親是山東人,母親是山西人,我拍這部電影,是因為北京市市長王岐山的鼓勵。現在,科技發達會造成貿易版圖的改變,可是科技對經濟本身或文化價值,并沒有造成改變,因此,我們希望拍一點有價值的電影,第一部拍晉商的故事,這里面有勤奮、正直以及誠信敬業。
文化產業這一塊其實是很豐富的。我以后還想拍一些類似國家地理頻道、Discovery的內容。比如說,我們引進了舞臺劇《立秋》,又拍了晉商的故事,大家現在就會開始看;我也注意到鄭和下西洋的故事,這也是我未來考慮拍的另一部電影。
可惜的是,鄭和下西洋后明朝開始鎖國政策,如果他當初是出去做生意的,可能后來就不會有西歐大國崛起,那今天的美國人,念的可能是中文。
我相信未來會發生眼球革命,因為,人的肚子吃飯最多是兩三碗,生理上的需求是有限的,不可能今天吃三碗,到了明天就吃六碗,但是,人的眼睛卻是會越看越精、越看越挑。有一位過去得到奧斯卡獎的導演說,用現在科技的眼光看電影,例如道具,其實沒什么進步,我就說好像是在看小時候的布袋戲一樣,因此我相信未來的數字內容,包括娛樂、運動或投資等等都會有很大的發展,內容都非常多。
我以前就在股東大會上說過,拿別人錢做事跟拿自己錢做事是不同的。
用心做事的人容易成功,我們公司員工,哪怕辦個晚會,他們都很用心。所以有人說,金馬獎交給我辦,肯定比現在更好,而且政府還不用花錢,奧斯卡獎就是影劇學院辦的。
我兒子郭守正在美國是念電影的,他念好的影劇學院,也拿到了碩士學位,他是科班,他太太也是科班出身。
他有他的想法,我也有我的想法,我們偶爾會溝通、交換意見,但是我跟他用的方法手法,看的角度與制高點都不一樣,所以我們應該會走不同的路。他的電影是低成本、小制作,我沒有那么多耐心來做那些事情。
最近我在找張藝謀,現在沒有幾個人可以請得動他,我就把他找到山西去看,他還在忙奧運開幕。這些東西都是我的規劃,拍電影我有很多很好的參謀,其實影劇圈的人我并不陌生。
口述:郭臺銘
已投拍 《白銀帝國》著眼晉商精神
《白銀帝國》改編自成一的小說《白銀谷》,宣揚的是清代晉商的“仁義”精神,郭臺銘選擇這部影片為自己進軍電影界的開山之作,正是因為他本人也以“晉商”后代自居。
對于郭臺銘來說,《白銀帝國》的首要目的是借此了解電影圈的行銷規律。
郭臺銘非常重視“數字技術”在電影中的應用,在《白銀帝國》的前期投入中,有很大比例用于電腦特效。郭臺銘說,“在文化人看來,我投資電影多少有一點浪漫色彩。其實賺不賺錢并不重要,如果賺了錢就分給大家,只要能讓我保本,我就一直拍下去。”
計劃中 《大明王朝》 制片人劉和平:還在洽談中
據記者了解,剛剛在內地引發熱點話題的明朝大戲《大明王朝1566》的海外版權,就是郭守正的公司購買的。此外,《大明王朝》的制片人劉和平還將和郭合作拍攝一部兩岸題材的近代劇,規模在40集以上。記者就此采訪了《大明王朝1566》的制片人劉和平,他表示目前還都在洽談中,一切還都沒有定下來,不方便現在透露。(記者張文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