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10日,香港中環(huán),張國榮。 中新社發(fā) 任晨鳴 攝
|
就在陳淑芬宣布取消紀念張國榮逝世五周年內地演唱會的第二天,網上最大的榮迷俱樂部“榮門客棧”立刻啟動了“應急預案”,一場歌迷自發(fā)悼念哥哥的活動悄無聲息、卻又爭分奪秒地進行著。
昨晚,從電視臺非線編機房走出來的溫元奎疲憊而又興奮地告訴記者:“五周年的紀念短片終于完成了!”這位“榮門客棧”的掌柜,在兩周不到的時間里找到了出資者和場館,“3月30日,先在美琪大戲院辦一場作品欣賞會;4月1日,在蘇河現代藝術館會有一場黑膠唱片賞析會,不過只賣200張票……感謝為我們出資的電視臺和公司。”溫元奎說,哥哥走了五年,他們定期的紀念活動從來沒有斷過,但冷飯難炒,活動的影響力逐年衰退,“今年9月之后,可能我要去做一些自己的事了……明年應該不會再辦這樣的紀念活動。”做了八年全職“掌柜”的溫元奎如是說。
去香港還是留下來
對于“榮迷”而言,4月1日的紀念演唱會是無法談論理性成本的,即便它遠在香港。溫元奎透露說,單是通過“榮門客棧”上海分店集體訂票的人就已經超過了百人,由于恰逢清明假期,更多的榮迷選擇結伴或自助行,這一部分人數無法估計。不過,從陳淑芬上周末宣布在3月31日加演一場的決定可以看出,內地歌迷來勢洶涌。
“如果我們自己不爭取,那么沒人會幫我們。”溫元奎說,雖然作為一個榮迷,他也很想趕去香港看演唱會,但考慮到內地大部分的榮迷將無處可去,他還是選擇留下來。人走茶涼,當初狂熱的歌迷有一些如今已變得淡漠,而那些爭著嚷著要辦內地紀念演唱會的演出商并非是為紀念哥哥,只是為了一個“利”字,唯獨那些堅守了五年的榮迷還保留著虔誠。“本來活動是想和內地演唱會的主辦方一起辦的,作為前期宣傳,可他們一直拿不出方案,最后又說延期,所以我們只能自己單干。”溫元奎說,他從來做的都是不賺錢的買賣,只要有人愿意出錢贊助,他就會笑得合不攏嘴。
靜心“看”細細“聽”
3月30日下午,由藝術人文頻道制作的《懷舊金曲》紀念張國榮逝世五周年特別節(jié)目將率先在美琪大戲院亮相,通過大屏幕的方式,榮迷將重溫張國榮的生前風華。在這個將歷時四小時的欣賞會上,還將放映一部由榮迷制作的紀錄短片《追憶的上海》,其中收錄了張國榮與上海的結緣之地,如大光明電影院、老錦江貴賓樓、沙遜別墅、漢源書屋、海上明月、八萬人體育場等。盡管片中有些畫面是沒有人物的空鏡頭,但卻能勾起榮迷的一段段回憶。“里面有他去過的餐廳,有他住過的酒店,也有他拍攝過寫真集或電影的地方,還有他第一次來上海參加首映禮的電影院,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開演唱會的體育場……”
4月1日晚,紀念活動將移師到蘇河現代藝術館,為了這一場活動,主辦方調集來了百萬元的音響設備,“試金石”則是歌迷高價買來收藏的張國榮黑膠唱片,這些唱片均出自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早已成為業(yè)內收藏者的搶手貨。為了保證聆聽的氛圍,溫元奎表示他們將要求保持絕對的安靜,關閉燈光,只用耳朵去感受。“我們只賣200張票,每位入場的歌迷都能拿到一個裝有張國榮照片的相框和一枝紅玫瑰。”
懷念也許該放在心中
有些東西確實需要時間的考驗,好比作為藝人的張國榮,真正價值在于他留世至今的作品,然而時間的篩斗終將把沙粒越淘越細。從2003年張國榮逝世起,歌迷會的各種紀念活動基本沒有中斷過,溫元奎說,他已經感到前進的壓力,活動的內容到形式幾近重復。“2005年的時候,我們的活動規(guī)模還能達到1000多人,去年就只有200人了。”榮迷群體的萎縮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不過令溫元奎欣慰的是他現在每天仍然能在網站的系統里收到新會員的注冊信息,而那些鐵桿歌迷五年來沒有落下一次活動。
“每個人都有自己懷念的方式,不一定是參加紀念活動,明年大概就不再辦這樣的活動了,下次應該是等到十周年的時候。”在網站成立的八年間,溫元奎一直是全職管理網站,而所有的開支都是來源于榮迷的捐助和活動的一些盈余。采訪結束時,溫元奎以私人身份向記者透露,過完今年的9月,他可能要為自己找一些事情做了,“網站和服務器的維護已經不需要很多精力。”不過,他還是關照記者少寫一些他個人的事情,他引用了林夕的一段文字說:“只要有空氣,就有風,風會繼續(xù)吹……”
作者: □晚報記者李佳杰報道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