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不久前在好萊塢參與拍攝新片《紐約我愛你》,回國后就迫不及待地在上海電影節上開炮,直指中國電影拍攝團隊很不專業,常常出現穿幫鏡頭,片場喧嘩得像菜市場,他“語重心長”地說:“中國電影不能全都是一種樣子,也不能人人都在吹泡泡,總得有的人負責品質,尤其是電影制作人,比如導演,就不能老想著怎么賣電影的事情。如果人人都不關心品質問題,就會產生很多豆腐渣工程。”
我覺得,身為中國電影人而肆無忌憚地把中國電影圈比作豆腐作坊、把中國許多電影看成豆腐渣,這種行為連豆腐渣也不如,說這種話的人是那種還沒送進作坊便已發腐變餿的垃圾大豆。一個豆腐作坊里,豆腐渣產量的多少往往取決于精品豆腐產量的多少,電影是現代工業產品,高中低金字塔式的產品結構如其它產業一樣客觀存在,如果姜文認為自己和自己的電影位于這座金字塔的最高端,則理應對墊在底層的“豆腐渣們”心懷感激;如果姜文認為自己的電影也是豆腐渣,那么就是豆腐渣罵豆腐渣。
姜文的言外之意其實是想為自己辯護,他說自己因為太注重影片品質而常常導致資金短缺周期拉長,令他背上“拖沓導演”的臭名,屢屢碰到無人投資的倒楣事。
“花點工夫才能出品質”這話原本不錯,但“小藥治大病”、“少花錢多掙錢”又有什么不對呢?再者,一塊“電影豆腐”是不是真正有品質,鑒賞權不在那些花多少工夫生產它們的豆腐導演手里,而在品嘗電影豆腐的觀眾手中。另外,時間長短也不是決定產品質量的唯一因素,捂得太長的豆腐不是發臭就要被鈣化。
姜文和前兩天放炮的王小帥都意識到,他們已經失寵于電影投資商們,大部分投資商絕對不想把大筆錢投給一個制作周期無限延長的人手中。梵高的《向日葵》是世界上最值錢的油畫作品之一,但商業上對它的承認也是在梵高去世好多年后的事。姜文若真想拍一部日后可能成為第二株“向日葵”的電影,就得學學梵高,耐得住生前的寂寞和貧困,反正我沒聽說梵高生前跟誰抱怨過當代油畫作品都是豆腐渣的言論。
對電影投資商的尊重應成為商業電影導演起碼的職業操守。在許多文藝青年和電影理論家眼里,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和王小帥的《左右》或者還是有些品質的,但在商業價值方面確實遠不如一些被他們罵的“豆腐渣”。如果他們能尊重中國電影的投資人、尊重最后埋單的廣大中國觀眾,能明白自己還沒有成為梵高的勇氣,就要老老實實地制造中國電影這家豆腐作坊所需要的豆腐。司馬平邦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