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快樂女聲”10進7比賽中最有爭議的“快女”曾軼可在PK環(huán)節(jié)被大眾評委投票出局。自“快女”比賽后半程開始與曾軼可一起備受關注,甚至遭到不少“惡評”的評委高曉松繼續(xù)“力挺”曾軼可:“下周我們開工做你唱片,我做你的制作人。有這樣好的音樂,我挺你到底。”接受采訪,高曉松態(tài)度明確,很多嗓子非常好的人其實根本就做不了歌手。在他看來,練嗓子、練吉他其實都不難,但能不能有創(chuàng)作能力卻不是光練就能練出來的。曾軼可的優(yōu)勢就在于,代表了年青一代看問題的角度,他說——
一檔娛樂節(jié)目告一段落,隨之而起的話題一般也會煙消云散。這種消散有兩方面,一是人物話題熱度的消失,一是話題本身被大眾“消化”。
比如2004年“超女”張含韻因“過分港臺腔”而引發(fā)爭議。但比賽過后,張含韻至今已很少露面,因為她被“娛樂港臺化”這個近年來流行文化的大背景所淹沒。2005年“超女”李宇春因“過于中性化”而引發(fā)爭議,但現在“公益”、“敬業(yè)”、“人氣”等已經代替了“中性”成為她的新標簽,因為“中性”本身已成為一個越來越被接受的審美角度。2006年“超女”中話題最多的是厲娜,但圍繞她的話題更多是關于個人的傳聞,沒有與更廣的社會文化背景結合。在比賽結束后,厲娜的發(fā)展日益趨弱——而由曾軼可引發(fā)的2009年“快女”“綿羊走音王該不該唱歌”的爭議,似乎會隨著曾軼可今后的發(fā)展至少持續(xù)一段時間。它的背景是:香港樂壇已經沒落、內地流行樂壇如無突破已難再續(xù)、臺灣音樂在橫掃大陸數年后也開始缺乏新意——整個華語樂壇其實都在努力尋找一個新方向或新的聽覺體驗。目前為止,香港推出的“新聲”是方大同,臺灣推出的“新聲”是“快樂走音小伙子”盧廣仲,內地樂壇當前的熱點一個是“重新結合民樂、民俗的搖滾樂”,另一個就是“綿羊音新體驗”曾軼可。
曾軼可不被評委——臺灣音樂人包小柏看好,他放狠話,“她留我走”。但曾軼可卻受到了另一位評委高曉松力挺,前晚她被淘汰,高曉松的話更狠“下周我們開工做你唱片,我做你的制作人。”這一貶一褒背后,或許反映了華語流行音樂已走到了一個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
專訪高曉松
為何力挺曾軼可?
記者:雖然觀眾中分“挺曾”、“倒曾”兩派很正常,但您作為評委在那個舞臺上對曾軼可的表揚似乎有些“過”,特別是選秀評委一向是以“毒舌”聞名的。您因此還引發(fā)了很多惡評,比如“收錢”說等等。
高曉松:我之前說過,黑幕啊、收了她富豪爸爸的錢啊都是扯淡。有錢家孩子誰拿她那樣一把破琴啊?我在彩排的時候就跟曾軼可說,你這破琴彈前三根弦的時候特別難聽。
湖南衛(wèi)視方面確實和我們評委有過商量,主要是咨詢“快女”中誰比較容易做專輯。我推薦曾軼可是因為覺得有作品的選手是比較好做的。曾軼可有自己的作品,也有自己的路線,有識別性,有自己的邏輯貫穿始終,也就是說她已經有了自己的風格。天娛方面我們也會考慮,它現在作為一個藝人公司,已經有那些歌手了,還缺什么樣的歌手?所以我們評委角度的選擇其實是一個藝人的開始,而不是觀眾眼中一個比賽的結束。
記者:您之前炮轟樂壇、炮轟頒獎禮都挺“囂張”的,怎么當了“快女”評委就溫柔了?
高曉松:炮轟或批評要適時,不能為了批評而批評。再說我不認為因為不喜歡一個女孩唱歌走調就辱罵她是一件光彩的事。我可以批評頒獎禮,你可以炮轟電視臺,但別這么對一個個體的女孩。我也對曾軼可說,不要被批評壓壞了,不要認為人是壞的,如果有人批評你,你就想自己的原因,不能怪別人。我很高興她后來說我不恨誰誰誰。包括10強第一場的時候,王志心被淘汰時說感謝包老師。很多人都說她怎么這么不懂事。但我覺得這樣挺好,說明她是一個單純的孩子,很簡單,誰對我好,我就謝謝誰。
記者:但對“倒曾派”觀眾來說問題很明顯和簡單,一個歌手發(fā)著綿羊音并且還走音是不能被接受的底線。
高曉松:客觀的觀眾應該清楚,“快女”是選秀比賽,不是“選嗓子比賽”。而且,參加“快女”前的曾軼可沒有任何表演經驗,但她的作品已能達到8分,今后如果唱功能再練到5分,就會成為很好的歌手。練嗓子、練吉他其實都不難,但能不能有創(chuàng)作能力卻不是光練就能練出來的。
對曾軼可的態(tài)度
體現了華語樂壇的分化?
記者:通過對曾軼可的態(tài)度,很明顯地看出港臺音樂人否定,內地音樂人支持。這是否能說明港臺樂壇與內地的分化?
高曉松:我覺得這些爭議不能等同于港臺和內地兩種音樂價值觀的對立。港臺有做主流的、做商業(yè)的人,但是也有羅大佑、李宗盛這類偏文藝的;大陸也不乏堅持做商業(yè)的。有些音樂人比較追求個性化、藝術化,有些音樂人比較習慣把音樂當商品。這些都沒什么。之所以有爭議也是節(jié)目需要吧,你辦一個節(jié)目也需要爭論,不會只找全是一樣的人吧?其實不管是國際公司、港臺公司還是內地公司,正是因為每家的理想不同、要求不同,才會有這么多豐富多彩的音樂,來滿足不同的人的需要。只不過通過電視節(jié)目這個形式,一些爭議被夸大了。
記者:港臺歌壇這幾年其實也缺乏像樣的新人,也是選秀藝人涌現很多。你怎么看歌壇這種現象?
高曉松:想通過選秀選出王菲、莫文蔚這樣的音樂人恐怕不太容易。大多數選秀歌手都帶著“沒個性”、“同質化包裝”之類的標簽。當年王菲被包裝時,只能以“王靖雯”示人,當她把“王靖雯”擺脫了,她才能成為天后王菲。不論誰,只要有足夠的真誠把內心唱出來就會有機會。
很多不懂的人說識別藝人靠嗓子,其實是不對的。我認為心靈的敏感度才是識別藝人的第一要素。敏感度分兩種,對生活的敏感和對音樂敏感。對生活敏感但對音樂不敏感的人,可以當詩人;對音樂敏感卻對生活不敏感的人肯定也無法感動別人,只有這兩種敏感度都好的人才能出來。當然不排除現在歌壇上兩種都不好的人也紅了。
怎么打造曾軼可?
記者:在本周末的比賽中,你當著觀眾告訴曾軼可下周就為她當制作人、做專輯。曾軼可成熱點人物不成問題,但“綿羊音”到底怎么做歌手大家還是挺關心的。
高曉松:有自己的主見是歌手最起碼的素質。剛才說了,曾軼可已經有自己風格了,差的只是一些形式上的改進和修飾。我遇見過不少歌手,一問他想做什么樣的唱片時,都說不知道。那總不能讓你一個二十歲的女孩唱我四十歲男人的感受吧?所以很多嗓子非常好的人其實根本就做不了歌手。
曾軼可的優(yōu)勢就在于,曾軼可就代表了年青一代看問題的角度,是他們這代人的“眼睛”,而且是我們這些老同志不能代替的。比如我們覺得流星很美好,但她不覺得,她覺得流星是多余的,不多余干嗎隕落啊?就這么簡單的邏輯,但從前就沒人這樣寫。曾軼可的歌詞和一部分旋律的動機都非常非常好,讓人不僅是感動。我覺得感動分兩種,一種是被淹沒了的感動,就是鋪天蓋地的就來了,像是拿錘子砸你;另一種是拿針扎你,不僅是感動,更是驚醒。曾軼可就是后一種。你聽的時候突然就覺得,咦?其實我曾經也這么想過,但沒想清楚,被她提醒了。
記者:曾軼可出專輯會被廣大聽眾,特別是“倒曾派”認可嗎?
高曉松:很多人覺得干歌手這行就應該讓更多的人喜歡。其實往往不是。歌手最應該干的是把歌唱給喜歡你的人聽,讓喜歡你的人不失望。因為沒有一個藝人可以讓所有人都喜歡他。很多藝人都是本來擁有一部分歌迷,但為了討好那些不喜歡他的人做了一些很爛的唱片,反而讓喜歡他的人失望了。我看網上統(tǒng)計說有18%的人喜歡她,我覺得就夠了。唱片行業(yè)的夢想,其實是不同的藝人能用不同的音樂,去撫慰全世界每個人的心靈。記者 劉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