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檔期,中影的《建國大業》和華誼的《風聲》接連上映,既是國資民企的聯袂獻禮,也是兩大巨頭的正面PK。作為華誼兄弟的掌門人之一,王中磊向記者描繪了這場戰役的思路和心中的“華誼大業”。
【風聲是一場戰役】
2008年,“5·12”大地震的發生,讓華誼籌劃已久《唐山大地震》暫時擱置,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的小說《風聲》進入了華誼的視野。“最先的想法就是拍諜戰片,籌備的過程中,諜戰劇風潮在電視銀幕上流行起來,《潛伏》等諜戰劇喚起了觀眾對諜戰題材的興趣。”王中磊不禁感慨題材選擇的機緣巧合。
王中磊毫不掩飾對《風聲》的期待,在他的布局中,《風聲》是華誼鍛煉隊伍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捧出一個新導演,二是提升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我想讓旗下的演員利用這臺好戲,成長為內地領袖級的明星。我希望華誼的演員不僅有演技,還要有票房號召力。為什么梁朝偉和劉德華幾十年都能做一線演員?他們拍了一百多部電影,爛片不少,但有幾部經典作品,就足以讓他們長期擁有票房號召力。”
王中磊坦言,策劃《風聲》時沒有想到會有《建國大業》,票房競爭不可避免。王中磊信心滿滿,“看《風聲》是看電影,看《建國大業》更像是看PARTY。我相信《風聲》是檔期內最強勢的影片!”
【市場容不得偷懶】
“華誼剛進入中國電影市場時,整個市場票房加起來才不過8億,當時大家都很茫然,整個華誼的影視團隊加起來一共就5個人。” 而如今中國電影票房容量從8億膨脹到43億,華誼的團隊也從5個人成長為70多個人。王中磊師法好萊塢類型電影的戰略,走出賀歲喜劇的單一套路,各種類型片全面開花。
華誼早有了拓展內地商業電影類型的計劃,《集結號》、《風聲》和《唐山大地震》拓展了戰爭片、諜戰片和災難片的新領域。對于王中磊而言,《風聲》是塊重要的試金石,檢驗市場也檢驗團隊,檢驗華誼能不能走出國產商業類型電影更寬的路。“有人說過,華誼每年就拍一部馮小剛的喜劇,又輕松,又賺錢,何樂而不為,”王中磊笑言,這種“偷懶”的想法自己不是沒有過,但中國電影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已經容不得絲毫懈怠。
【編劇困擾中國電影】
看過電影的觀眾評價說,《風聲》堪稱目前內地商業電影中情節最為嚴密的作品,很大程度要歸功于它有一個非常扎實的劇本。但王中磊坦言,目前國內大部分編劇,駕馭商業電影依然是“氣喘吁吁”。中國電影缺少完整的商業編劇體系,好在華誼有馮小剛和陳國富兩位極具編劇才華的導演,按王中磊的話講,“至少小剛接下來三四年的劇本是不用愁了”。
【建設相應院線資源】
在電影工業的制作、發行、放映三個環節中,華誼只缺少鏈條的最后一環———影院。 “我們要增加對終端的掌控能力”,王中磊毫不掩飾其雄心勃勃,“院線方面華誼會有很大投入。到明年,大家可能就會發現,一下出現許多華誼的電影院。四到五年內,華誼要建成跟我們電影品牌相匹配的院線資源”。余姝、黎倩欣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