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可以與《士兵突擊》齊名的大熱電視劇就是青春偶像劇《奮斗》。日前,該劇編劇石康語出驚人,自爆《奮斗》火成那樣自己只不過掙了80萬元稿費,號稱正在籌備的《奮斗2》要掙到1000萬元。為了進一步證明自己并非“很傻很天真”,近日石康宣布已收到第一筆錢300萬元。可是,采訪中記者發現,這筆錢并非趙寶剛的影視公司買劇本的稿費,而是某家居品牌的“軟廣告植入費”。商業的介入是否會讓備受觀眾期待的《奮斗2》變味?石康大張旗鼓招商會否影響跟趙寶剛的合作,從而使《奮斗2》變成掛羊頭賣狗肉?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采訪了石康。
“我就是在用美劇的商業操作方式來運作《奮斗2》,”石康絲毫不否認正在積極尋求“軟廣告植入”而為《奮斗2》和自己掙錢,“除了編劇,我要自己當制作人。”他認為《奮斗2》還沒有劇本就高調“招商”的行為沒什么可質疑的。
石康認為,當前電視劇制作最基本的壓力就是成本回收,電視臺能付的價錢通常抵不了制作成本,要突破這個瓶頸只能由制作方自己想辦法。石康最愛引用的例子是《奮斗》熱播后,劇中馬伊俐戴的項鏈在淘寶網上的價格從600元飆升到2000多元,“很多廠家看到了這種巨大的品牌提升空間,才愿意掏錢”。他形容目前商家找上門來談合作的狀態是“蜂擁而至”,“以往我寫房地產公司不收費,現在不可能了……”記者表示,這些想法聽起來讓《奮斗2》很像馮小剛電影里那段著名的“大腕葬禮”,石康對此不以為然:“我比他做得大多了,‘大腕葬禮’那才多少人看,我有十幾億電視觀眾。”
“軟廣告”對影視制作并不是新鮮事,從大片《變形金剛》到電視臺每天播出的電視劇,都有“軟廣告”的痕跡,只不過有的手法高明,有的手法生硬、粗劣。石康目前已經有了一套有模有樣的“招商指標”,但石康強調,廣告的介入只是電視劇生產模式的創新,不會對《奮斗2》的內容產生實質影響。他舉例替自己開脫:某高端旅游公司愿出500萬元,要寫兩集主人公孝敬父母去歐洲旅行的戲,被石康拒絕了,“我沒有多余的故事,手頭的劇情方向跟這個點子一點關系也沒有”。
記者致電趙寶剛,他認為石康為《奮斗2》張羅的這些事是其個人行為,與自己無關,但是石康跟趙寶剛聊過繼續拍《奮斗2》的打算,“要等劇本寫出來再說”。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