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狀》上映后收獲了不少來自觀眾的評論,其中關于導演陳可辛駕馭大片能力方面的好評偏多,影片的口碑也相當不錯。記者昨晚與陳可辛電話連線,他表示很欣慰地獲悉大部分觀眾看懂了影片,并產生了共鳴。但導演對自己要求很高,他認為口碑雖好,但自己在技術上還有三點遺憾:篇幅短了點,時間緊了點,節奏快了點。另外,就觀影后“血腥暴力場面多”等熱議話題做了認真回應。
篇幅短,情緒鋪墊不足
在《投名狀》上映后,不少觀眾認為李連杰扮演的大哥和徐靜蕾扮演的二虎妻蓮生之間的愛情來得太突然,感覺情緒鋪墊不足。“電影的篇幅沒辦法更長了,考慮到120分鐘是針對電影院排期的最佳片長,所以在很多細節上只能壓縮。”陳可辛表示,影片的篇幅確實比他希望的短了點,“這樣會導致無法將故事展開描寫,有些人物之間的情緒鋪墊時間不夠,才會讓觀眾感覺到不太適應,不像看文藝片那樣容易入戲。”
很多觀眾在觀影后認為徐靜蕾的演出不到位,讓人失望,導演認為這也跟篇幅問題有關:“徐靜蕾本身是一個配角,服務3個男主角的工具,她連死的那場戲都是為了突出金城武的戲分,觀眾不應該以主演的要求來對待徐靜蕾。因為篇幅有限,影片根本沒有給她足夠的發揮,而且我對她的要求就是這樣的,不要驚艷和過分的性感,要溫暖感覺和滿熱的性感。”陳可辛認為徐靜蕾達標了,演得不錯。
時間緊,靠感覺分鏡頭
在拍攝電影前,一般的導演都會完成劇本和分鏡頭臺本,其中分鏡頭臺本是導演在拍攝前對每個鏡頭運用的設計說明和圖示。陳可辛告訴記者,由于在拍攝《投名狀》時采用了順序拍攝,劇本也是一邊拍一邊寫的,所以時間比較緊迫,沒機會提前分鏡頭,“只能在拍攝時憑直覺和經驗來處理,其實有些鏡頭可以安排、設計得更好,讓觀眾從視覺上感覺更加舒服。”探討到技術上的問題時,記者發現陳可辛對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
談到鏡頭的處理,記者提出血腥、暴力鏡頭的尺度,《投名狀》有不少血肉橫飛的場景。陳可辛說,他的尺度是 “不賣弄”。“斯皮爾伯格的 《拯救大兵瑞恩》是寫實戰爭片的經典了,但我認為導演有一兩個鏡頭是在賣弄血腥和暴力。比如說,一個人把被炸斷了的手揀起來,還有一個人肚子被割破了,腸子掉在地上,用手拾起來。這些都是在拍戲,很賣弄。《投名狀》沒有這些東西,幾場血腥暴力場景都是有必要出現的,而且都是寫實的戰爭場景。最殘忍的是一個士兵為了救大家,用自己的身體堵炮口,被炸成灰。”
節奏快,擔心觀眾感壓抑
在影片中,陳可辛認為自己在某些場次與場次之間的空間留得不夠,會讓觀眾覺得過度較急,導致影片節奏太快,讓觀眾產生壓抑感。“影片的內容太豐富了,要表達的情緒也很多,所以在場次與場次之間,有時候留下的空間很少,會給觀眾不停地施加壓力的感覺,一個接一個的場面接踵而來。有評論會覺得我這樣設計得比較像商業片,節奏感超級強,但我希望的其實是稍微再慢一些,讓觀眾有喘息的機會。”陳可辛不愿具體舉例說明哪些場景給觀眾帶來障礙,“我不想把自己的感覺強加給觀眾,他們會有自己的偏好。”
很多觀眾看完影片覺得壓抑,4個主演全都死光,因“投名狀”而起的兄弟誓言到頭來就是這樣慘烈的下場,“我一直強調,這個劇本是邊拍邊寫的,在拍攝時你會知道,這一切發生得合情合理,李連杰為保自己讓劉德華死,金城武為了保劉德華而殺了徐靜蕾,李連杰又因為朝廷的陰謀而送命,金城武最終因為‘投名狀’而自盡,情緒到了就應該做那樣的事情,阻止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