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澳洲女歌星凱莉.米洛個人回顧展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開幕。作為英國最負盛名的藝術殿堂,該館首次為流行明星舉辦展覽。無獨有偶,下周開幕的英國國家肖像畫廊《時尚之臉》攝影展也將推出名模凱特.莫斯等人的照片。高雅展館出現“泛流行”趨勢是否意味著“屈尊”,引來文化界爭議。
反對者
博物館成大衣櫥
38歲的米洛在個人回顧展開幕當晚親臨現場,她的一身紫色禮服以及價值100萬英鎊的鉆石耳環分外搶眼,陪伴其身邊的是著名時尚設計師威廉姆.貝克,他曾協助米洛推出個人內衣品牌。米洛對于此次展覽相當激動,她說:“我完全被榮耀籠罩,幾乎說不出話來。”
展覽除了詳述米洛的演藝大事記,還將展現她的多幅肖像、演唱作品、資料畫面,以及其在多年巡演中穿過的不同華服,包括她在1988年澳大利亞肥皂劇《鄰居》中飾演沙琳的戲服和2000年拍攝熱門勁曲《天旋地轉》時所穿的金色熱褲。然而也有人借題發揮,暗諷如此展覽讓博物館成了米洛的大衣櫥。當被問到該展是否有資格被稱為藝術時,米洛回應稱:“藝術可以是你喜歡的,也可以是你不喜歡的。”
批評家
高貴向媚俗投降
無論是米洛的個人回顧展,還是《時尚之臉》明星攝影展,都是今年英國文化展館的重頭戲,據悉,前者在開展前的預訂門票就高達4000張。但在收入可觀的背后,業內人士卻發出了“品位降格”的質疑。
倫敦設計博物館的創始人之一、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就職的文化評論家史蒂芬.貝爾利不安地表示,上述展覽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對崇拜名人現象的投降”。他直言:“你可以讓杰出的事物變得很流行,但這并不等同于流行的事物一定很杰出。你必須拿出批判鑒定的態度,合理行動。”在史蒂芬看來,始創于1857年的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歷來都面向“高等涵養的人群”,一味追求經濟效益的做法只能是毀滅性的下策。藝術批評家查爾斯.湯姆森也擔心“媚俗的狂熱恐怕超過了嚴肅藝術的地位”。
展覽方
沒有靠大牌發財
身為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演藝明星展覽的主管,維多利亞.布洛克斯對外界的批評聲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表示,米洛的個人回顧展涵蓋了時尚、設計和表演藝術等多個領域,并將“充分發揚其優勢”。“這次展覽本身沒有額外收費,因此,當成千上萬的游客來博物館參觀,最讓我們受益的是參觀人流的擴展,而并非經濟上的獲得。”
由于倫敦是2012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需要重金建造奧林匹克中心,因此英國部分博物館受到的資助相應地打了折扣。維多利亞承認自己所在的博物館目前“資金緊張”,但她否認通過靠米洛等流行大腕另辟財源。《時尚之臉》展覽的負責人蘇珊.布賴特則強調,英國國家肖像畫廊一直都有展示時尚攝影的傳統,“我們想讓觀眾看到,時尚畫面并不總是一個樣,而是千姿百態。”(姚佳森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