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著名主持人朱軍陷入“家父風波”已有一些時日了,他在前所未有的壓力之下繼續主持《藝術人生》節目,用沉默回應種種批評。昨天,本報記者和朱軍作了深入交談,他首次就“家父風波”敞開心扉:“‘家父風波’讓我內心不能平靜,作為公眾人物,我必須承受批評之聲,并就‘家父’一詞的不妥向觀眾朋友表示歉意。經歷這樣的風波,也會讓我變得更加成熟。”
緣起: “家父風波”始于一句開場白
今年4月19日,《藝術人生》播出采訪《恰同學少年》劇組的節目。節目進行過半時,朱軍請上了毛澤東的嫡孫、毛岸青的兒子毛新宇來講述爺爺的故事。兩人談話一開始,朱軍就說:“不久前,毛岸青去世了,首先,向家父的過世表示哀悼。”就是這個看似平常的開場白,引發了一場“家父風波”。在中國人的傳統稱謂中,“家父”是用于對自己父親的謙詞,稱呼對方父親時應該用“令尊”。節目播出后,有媒體對這個細節提出質疑,并在相關報道中稱此為“嚴重口誤”。一時間,朱軍“家父風波”愈演愈烈。
內情:說“家父”時有手勢示意
朱軍告訴記者:“這期節目導向性特別強,因此我們所做的準備更加仔細。‘家父’這類用語是常識性的,我當時面對嘉賓說這句話的同時,有一個把手揮向對方的細微手勢。電視是視聽結合的藝術形式,很多時候,主持人需要靠眼神、手勢來配合語言表現某種語境。”朱軍說:“正是手勢的示意,當時嘉賓明白了我的意思,現場觀眾也明白了我的意思。最初寫出此事相關報道的人忽略了手勢這個細節,跟進報道的其他媒體也沒能看一看錄像帶,更沒有采訪我這個當事人,就傳播了這個消息。當然,導致這場風波還是因為我的用詞不妥,我為此感到內疚,并通過南京日報向廣大觀眾表示歉意。”
感悟:善意的批評也是一筆財富
朱軍說:“我是在領導培養、同事關心和觀眾厚愛中,逐步成為一名被大家認可的主持人的。我時刻提醒自己要認認真真做事,本本分分做人。我不避諱自己工作中曾經有過的失誤,我在《時刻準備著》一書中,開篇就檢討曾在春節晚會中出現的失誤,獲得了大家的諒解,我心存感激。”“家父風波”讓朱軍受到了很多啟發,也有很多感悟。朱軍認為,一名主持人的一句話會引起那么大的關注,讓他更加感受到了“責任”兩字的分量。如果當時直接說“對您父親的過世表示哀悼”,也就不會出現后來的風波了。朱軍說:“對一名主持人來說,善意的批評也是一筆財富。這場風波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會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進,這場風波也會讓我變得更加成熟。只是衷心地希望批評者不要用‘毒舌’、‘肇事者’、‘有前科’一類的詞語來說事兒,這些話既不文明,又傷害他人。我之所以一直沒有出面回應那些言論,也是在冷靜思考。我接受所有善意的批評,并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和業務水平。我覺得,人與人之間應多些理解和寬容,這樣社會就會更加和諧。”
短評:聞過即改天地寬
朱軍不再就“家父風波”保持沉默,終于坦誠地就這一過失向廣大觀眾表示歉意。對于一個央視名嘴而言,走出這一步需要理智,更需要勇氣。
“家父風波”不是原則性失誤,但作為《藝術人生》這樣的名牌欄目來講,受眾面廣,主持人再小的失誤都會被放大。一個主持人長期在鏡頭前工作,難免會有失誤,觀眾可以理解;但當事人如果回避失誤,不能聞過即改,觀眾就不能原諒了。
出于對南京日報的信任,朱軍說出了心里話,聞過即改天地寬,也更能贏得觀眾的厚愛。一個真正成熟的主持人,不僅要有良好的業務素質,更要有寬廣的胸懷和氣度。從這個角度看,朱軍能夠成為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主持人絕非偶然。(記者 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