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楊瀾在廈門大學開了一場精彩講座。離講座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廈門大學報告廳早已是人頭攢動,楊瀾的到來掀起了一陣“追星風”。身穿套裝的楊瀾面帶微笑,登上講臺,楊瀾一直解釋說,她演講的內(nèi)容與學術(shù)無關(guān),她只是在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她的成長。
不要過于迷信成功
當天楊瀾的演講主題是《成長與成功》,她說,這是個人人崇拜成功的時代,但登上頂峰的人畢竟鳳毛麟角。對成功,我們的定義很狹窄,往往感覺付出太多,收獲卻太少。
楊瀾引用歌德曾說過的“每個人都想成功,但沒想到成長”的話說,成功其實是向某個目標前進的過程,是在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tài)度。對成功過于迷信會活得很辛苦。
演講中,楊瀾還深情回顧了一次最令她震動的訪談。那是楊瀾對1998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美籍華人崔琦的訪談。崔琦出生在河南農(nóng)村,10歲前從沒讀過書,就在家里放羊、養(yǎng)豬。10歲的時候他姐姐找到一個在教會學校讀書的機會,就想讓弟弟到香港去讀書,而他父親對獨子要遠行不大愿意,因為男孩大了可以幫忙干農(nóng)活,但他媽媽卻非常堅定地要送兒子去讀書,這一走成了他與父母的永別,父母在后來的大饑荒里都活活餓死了。
楊瀾坦言:“我當時聽完故事,問崔教授,如果那個時候媽媽沒有送你出去讀書,你如今會怎樣?其實在我內(nèi)心里以為他會講教育改變命運,講感謝媽媽的話語。但是崔教授卻說,‘我寧愿當時媽媽沒有送我出去,農(nóng)村家里有一個兒子是很重要的,如果我當時留在農(nóng)村,或許我一直不識字,但我父母或許不至于餓死。’這番話給我?guī)順O大的震撼。”
不反對“選秀”活動
楊瀾曾說過“成功要趁早”,對此她在演講中解釋說:“年輕的時候,要有自己的觀點,要有勇氣去表達自己,對于現(xiàn)在的選秀活動,我并不持反對態(tài)度,因為他們通過這個舞臺去表達自己。當初,我去中央電視臺,也是從1000多人中脫穎而出的,那也算選秀吧!”
有人問楊瀾“為何在中央電視臺最輝煌的時候選擇去讀書,后面又到鳳凰衛(wèi)視,這一切都是你安排好的嗎?”楊瀾說:“我哪有心計啊?當時我在中央電視臺是一名當紅的主持人,大型的活動都由我去主持。可是一件小事,卻讓我感覺到我身處的環(huán)境極其不安全。有一年春節(jié)晚會,共有6名主持,多遍彩排之后,有一位主持的大姐,導演組突然決定不用了,但卻沒人去通知她。那一天,那位大姐興沖沖拿著禮服到化妝間,化妝師說沒她名字,結(jié)果那位大姐黯然神傷地走了。我當時坐在一旁,那一刻我似乎看到自己的未來就這樣。我當時心想,今天,如果沒有機遇和環(huán)境的平臺,有多少成功算是你努力的結(jié)果?選擇離開是因為恐懼,因為命運不在自己掌握中。從那一刻起,我就覺得自己首先得站穩(wěn)腳跟,不要沉迷在鮮花和掌聲中,去尋找成長,去讀書。我的一些成長并不是精心安排,只是跟隨心里最真切的聲音。年輕的時候不去搏一搏,什么時候還有機會?”(沈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