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牽手》到《中國式離婚》,從《新結婚時代》到熱播的《大校的女兒》,總政話劇團編劇王海鸰以一系列婚戀劇為人們所熟知,也被譽為“中國婚姻第一寫手”。與筆下支離破碎的婚姻一樣,王海鸰本人對愛情和婚姻的態度也非常現實。昨日(12月22日)來渝舉辦講座,她就明確表示,愛情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而男女要想平等(指婚戀方面)也是不可能的。
“愛情相當地物質”
高額頭、短發,還是那副深度眼鏡。王海鸰的講話從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大校的女兒》談起,與《牽手》、《中國式離婚》中幾段破碎的婚姻不同,這部戲寫了一段真正的愛情。用她的話總結,叫作“一個在婚姻之外的愛情,一段沒有愛情的婚姻”。
“小姑娘認為愛情可以戰勝一切,但中年婦女認為不是”,對于愛情,王海鸰的態度很鮮明:“愛情相當脆弱,我個人認為愛情也相當地物質”。正因為如此,劇中的韓琳剛遇上從農村來的新兵姜士安時,并沒有動心;而當姜士安成長為師長時,她卻動了心。因此,王海鸰就有了一個很現實的觀點:感覺必須在一定條件下產生的。
“男女平等不存在”
在現實生活中,大量的愛情存在于婚姻之外,王海鸰本人也認為愛情是多變的,一個人愛另一個一生很難,那么婚姻中應該如何把握兩性關系呢?
“‘有男人’就是女人至高無上的目標,那就錯了”,王海鸰認為在婚姻中,男女平等是不存在的。“婚姻的主導永遠是女人,只有女性做了主導,婚姻才可能成功”,這是王海鸰的態度。她還勸誡重慶女性,一味地討好、奉獻、迎合都是非常被動的,不要期望通過奉獻永久地留住男人。婚姻中的女性,更不要活得太被動,把男人當大樹。王海鸰認為只有作為一個人、一個女人立得住,才能取得主動權。
“錯過很多潛力股”
“我錯過了很多潛力股,現在還孑然一身”,王海鸰希望把自己的人生體驗拿出來與重慶讀者分享。 王海鸰說,在自己的成長過程,由于沒有受到過性別角色的教育,剛開始甚至不知道怎么和異性打交道,一直拖到35歲才結婚。而走進圍城后,王海鸰也曾去討好對方,比如裝天真、裝幼稚等,但都不成功。“對方比較敏銳,一下就識破了”,王海鸰的調侃引來現場一陣笑聲。
在結束了短暫的婚姻后,王海鸰和兒子生活在一起。因為媽媽主張把主動權放在女孩手里,兒子也很好地尊重了這點。王海鸰舉了個例子,兒子跑去見網戀對象,但真人讓他很失望,不過由于聆聽了老媽的教誨,兒子保持了紳士風度,咬牙堅持著等女孩主動開口。終于女孩有天忍不住了,說了句:“我們分吧?”王海鸰的兒子還回了句:“為什么?”“真能裝啊”,王海鸰笑言兒子這種“善良的殘酷”,讓她對男人有了新的認識。(記者 馮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