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17日),由陳佩斯主演的“非歷史的四幕歷史喜劇”《阿斗》在民族宮大劇院首演。首次扮演皇帝的陳佩斯,其突破自我的表演風格,也在演出后引發了被他稱為“如同冰炭不相容”一樣的兩極觀點爭議。
昨晚,民族宮大劇院的上座率很高,幾乎都是被“陳佩斯”、“喜劇”吸引而來。然而,首次扮演皇帝的陳佩斯有點不像以往的陳佩斯,劇情和表演也不那么一上來就讓人想笑。第一幕甚至顯得有些沉悶和令人費解,幕間的觀眾掌聲也有些猶豫不決。但整個演出稱得上是漸入佳境,隨著故事和人物性格的層層展開,觀眾們如愿地笑了,掌聲也更堅決和響亮了起來。演出結束后,有人遺憾地表示:“笑聲少了,不如以前逗樂了,陳佩斯的個人風格不明顯了。”但更多的人則驚喜地稱贊:“思考多了,劇本和表演都具有了新的高度,陳佩斯的作品已經完全從小品過渡到了大戲。”
蜀國皇帝阿斗對“好死還是賴活”的判斷事關數萬生命、整個國家的歷史決策。在名垂青史的誓死抵抗與留罵千古的投降獻城之間,阿斗選擇了后者,從此被冠以“扶不起的阿斗”之惡名。面對演出這樣的一個人物所引發的爭議,陳佩斯則如同劇中的“阿斗”一樣心中有底、一臉笑意,他非常平和地表示:“我在喜劇方面的實踐活動不能停止,要不斷地求新求變,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一個演員的表演能力不僅要能表現市井平民的小人物,也要能夠塑造具有大成就、大智慧的人。我希望自己能不斷的進步,推出新的作品,帶領著觀眾進入另外的天地,讓我的觀眾們和我一起成長。”阿斗選擇投降獻城而不是誓死抵抗,是在百姓安危和個人名譽之間做出的取舍,是在做人與做皇帝之間做出的取舍。阿斗雖然被人千古嘲笑斥罵,但人的生命得到了尊重。
其實,陳佩斯選擇演出和以往完全不同的《阿斗》,是在超越自己和重復自己之間做出的取舍,是在做勇于突破自我、嘗試探索的藝術家還是做擅長討好觀眾的明星之間做出的取舍。《阿斗》雖然不如陳佩斯以前的小品和話劇好笑了,但思考的意義多了,藝術的價值大了。
當大多數戲劇正越來越趨向小品化,陳佩斯卻從小品邁向了大戲。在這個娛樂越來越多,笑聲越來越廉價的浮躁環境中,笑聲少了,思考多了,這讓我們產生敬意和希望。《阿斗》不僅讓一個充滿智慧的歷史人物浮出了歷史海面,而且讓一個具有歷史責任感的藝術家正在破蛹化蝶,呈現出的不僅是一個嶄新的阿斗,也是一個嶄新的陳佩斯。
本報記者王潤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