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至2008年的30年中,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捐贈內地慈善款約700億元人民幣,其中大多用于教育事業。捐贈的方式有多種,至于每人款項的多寡,那就千差萬別了。就大學而言,有的以一人捐贈為主,例如李嘉誠先生已為創辦的汕頭大學捐款31億港元,未來8年,計劃再捐20億港元;有的集眾人之力,例如1985年創辦的廣東江門五邑大學,奠基時來自海外鄉親便有數百人之多;有的則以個人名義,捐一樓一舍一館,這在全國許多高校較為常見。
在眾多的捐贈者中,曾任日本橫濱廣東同鄉會會長的吳桂顯先生,累計共捐3700萬港元。這雖然不算最多,但也已經驚人了。更難能可貴的是,為了捐款,他不僅節衣縮食,甚至不惜變賣店鋪,這真是令人感動不已。
吳桂顯,祖籍廣東中山縣石岐鎮的員峰鄉,1922年出生在日本的橫濱。父親為早年赴日的華僑,靠經營“華香亭”面館為生!熬拧ひ话耸伦儭焙,在日華僑生活在困惑和恐慌之中。1932年,10歲的吳桂顯隨母親回中山,在故鄉生活10年之后,1942年再到日本協助多病的父親打理面館,并逐步拓展業務。1947年,在東京銀座后街與人合作經營“佳味莊”餅屋,兩年后又在附近再開一處名為“天鵝”的西餐館。吳桂顯住在橫濱,每天要到東京上班,兩頭跑得十分辛苦。1966年開始經營房產業,在橫濱與人合股蓋了兩棟五六層的樓房出租,雖然已進入小康之家,但并非很富有。
1979年,吳桂顯回到闊別30多年的廣東中山省親。從這個時候開始,出于報答故土的情懷,他開始捐資助學的路程。吳桂顯的捐贈,雖然也有數百萬元在河北的承德市、湖北的巴東地區、廣西的河池地區以及四川的梁平縣等地興建希望小學,但大多用于中山市。而在中山,除了為中山師范學校、中山華僑中學、郊區中學和員峰小學捐建教學樓、藝術樓和科學館等設施外,最大的一筆捐款則在中山大學孫文學院。
為了培養更多應用型的人才,經國家教委批準,1986年中山市決定與中山大學合作,創辦中山大學孫文學院。聽到這個消息之后,吳桂顯異常興奮。1988年春,他借回鄉之際上書中山市人民政府,表示要捐1200萬港元,其中1000萬港元興建17000平方米的教學樓、實驗樓和圖書館,余下200萬港元設立教育基金。
其實,這個時候吳桂顯手上并沒有這么多的錢,于是他便想到要變賣東京銀座后街店鋪。當時東京的房價正在下跌,如果不是急于用錢,很少人會在這個當口出售的。后來這個店鋪雖然賣得2億日元,折合港幣1200萬元,但成交的時間拖了很久。為了捐建的三項工程能趕在1989年底孫中山先生誕辰123周年時落成剪彩,吳桂顯先向日本銀行貸款,及時將捐款匯回中山,而自己卻因此多付了170萬日元的利息。
為了表彰吳桂顯捐資辦學的貢獻,1991年中山市人民政府曾授予他“中山市榮譽市民”稱號。2001年1月1日,吳桂顯病逝于日本,享年79歲。消息傳來,1月10日,中山市舉行追念大會,到會各界人士多達千余人。(潭 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