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電腦,將每天拍攝的相片和視頻一一傳遞給身在海外無法回鄉過年的朋友們,最快地告訴他們今天又發現了家鄉的哪些“新鮮事”。春節期間,這成了在濟南過節的加拿大籍華人寧舒每晚的例行任務。
在家鄉過年,對許多人來說,是一段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經歷,但對50多歲的寧女士來說,上一次在家鄉過年,還要追溯到14年前。昨天,她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眼中14年來泉城春節的變化。
14年前,人們在家里準備年夜飯,14年后,人們去飯店吃年夜飯;14年前,誰家的孩子拿著幾元錢的“躥天猴”,就足以炫耀大半天,14年后,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能力花幾百元錢購買大型煙花;14年前,走親訪友捎年貨,主婦們精打細算不要超支,14年后,親戚們啥都不缺,“送什么”成了愁人的問題。
這次回國,不管去哪里,寧女士總是隨身攜帶一臺照相機,咔嚓咔嚓拍個不停。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她走在經十路過街天橋上,看到閃爍的夜景燈勾勒出華麗的城市輪廓,腳下的車河川流不息一望無際,那些變化多端的璀璨煙花,在四面八方不斷綻放。美景連連令她駐足,擔心拍照無法記錄這一連串的驚喜,索性打開了相機的攝像鍵。
“這場景,比國外的圣誕節熱鬧多了。”寧女士說,她所在的城市受金融危機影響,即使在圣誕節這一西方最大的節日,商場中也略顯蕭條,但在濟南,無論何時去各大超市,買東西的人總是熙熙攘攘。
回家鄉的這段時間,寧女士也沒少走親訪友。不少朋友都搬了家,住進一百多平方米的新房子,有的還不止一套,“舒適程度就跟國外生活差不多”。在陪朋友逛家居市場時,一個細節更是讓她感嘆不已:各式各樣的浴盆、洗手盆,無論從材質、形狀、價位,都有充分的選擇余地,“不像國外的店里只有那么有限的幾種數量,這里選擇多、式樣美,簡直看花眼了。”
“又要再度離開,每一次回來,總能感受到新的變化。今年春節,我看到了一個振奮、自信的家鄉。回去后,我也要讓外國朋友們看看,中國一個普通省會城市的繁榮程度。”寧女士在自己的微博上寫道。
“過去,許多外國人的印象里,中國還是像電影《紅高粱》里那般模樣。”她說,自從奧運會后,不用自己再解釋,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了解到中國的現代化大都市是什么模樣,而全球金融危機后,中國人的購買力也讓西方刮目相看。這些年來,國外超市里的“中國制造”越來越多了,年糕、元宵這些傳統時令消費品也常常能在貨架上見到。
雖然身在海外,春節仍是游子們最重要的一個日子,寧女士說,當天華人華僑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聚在一起看春晚、吃餃子。春晚有一個國內很多人并不在意的例行環節,就是主持人飛快地報出“中國駐XX大使館給祖國人民拜年”,那時候,海外華人華僑們總是有點激動,又有點沉默,感覺像是自己正雙手抱拳,向家鄉的親人道一句“過年好”。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