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航空兵
1965年9月20日,一架美國F—104C戰斗機攜帶“響尾蛇”導彈進入中國海南島上空,中國自行研制的殲6型戰斗機起飛迎戰。在短短幾分鐘的交戰中,F—104被擊中凌空爆炸,飛行員菲利普·史密斯跳傘后被俘。
從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在中國大陸的沿海上空,一架架由美國人駕駛的或由臺灣飛行員駕駛的當時高性能的戰斗機、高空偵察機、超低空偵察機、高空無人駕駛偵察機被擊落。創造這些赫赫戰果的就是中國的海軍航空兵。
【殲八飛機橫空沖入畫面】
【推出片名《中國海軍航空兵》】
(暗轉)
【資料 一架雙翼飛機從軍艦的木質跑道起飛】 1910年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駕機成功地從巡洋艦上起飛。從此,飛機在人類的海戰中逐步扮演了越來越重要角色,從而使海戰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1941年12月7日 日本海軍航空兵偷襲珍珠港】 人類大規模使用海軍航空兵,就是從這一天開始。日本的艦載機僅用兩個小時,就使珍珠港內的美國太平洋艦隊陷入癱瘓。
【 1942年6月4日 日美中途島海戰】 僅過半年,美國的海軍航空兵把日本四艘航空母艦送進海底,沒有制空權的日本海軍,不得不放棄占領中途島的企圖。
【1982年4月 英阿馬島之戰】 進入八十年代,遠離本土的英國艦載機配合艦艇和登陸部隊對馬爾維納斯群島上的阿根廷軍隊實施了輪番攻擊。阿軍雖然戰敗,但其飛機也使英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1991年1月 海灣戰爭】 在這場堪稱現代高技術的戰爭中,以航空母艦為主力的美國海軍集結海灣。頻繁起降的艦載機在海灣戰爭中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伊拉克的海上經濟軍事命脈被切斷。
現代海戰,沒有制空權就沒有制海權。今天,恐怕沒有人會相信,一支沒有空中力量的海軍能打贏一場海上戰爭。
【當代世界海軍航空兵作戰飛機起降和攻擊場面】 海軍航空兵是在海洋上空執行作戰任務的海軍兵種。它具有遠程作戰、高速機動和猛烈突擊的能力。按照起降基地的不同,它又分為岸基航空兵和艦載航空兵。
(海航司令員馬炳芝中將 : 中國的海軍航空兵自1950年創建以來,已由單一的航空兵發展成為包括飛行、高炮、雷達、技術偵察等部隊在內的多種作戰力量。幾十年來,海軍航空兵部隊進行了300多次戰斗,擊落敵機201架,擊傷敵機158架,先后多次完成了國家賦予的重大任務。能取得這樣好的戰績,是因為在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都擁有一批忠于職守、技術高超、敢于以劣勢裝備打敗優勢裝備的敵人的空中勇士。)
【采訪崔巍、姜凱】 這兩位老人是中國海軍航空兵的第一代飛行員,1954年3月18日,四架臺灣空軍飛機侵入舟山群島上空襲擾漁民生產作業。副大隊長崔巍、中隊長姜凱奉命起飛攔截。
(副大隊長崔巍:敵人在底下飛,我們就在上面開了幾炮,開了幾炮以后敵人發現我們了,發現我們以后,他沒有往大陳島繼續跑他上來了。400米左右我就開了幾炮,開了幾炮以后,當時就把飛機打得......)
(中隊長姜凱:長機打得敵人飛機當時就在空中冒火了,這時候長機把飛機往外一拉就上來了。他就下了個命令:“你攻擊,我掩護!”讓我去攻擊。我攻擊的時候,敵人不會讓你白打,不會讓你老老實實打,怎么辦呢?敵人就來了個戰術向下逃跑。高度打到最后七八十公尺,他們跑,我們也跟著跑,但敵人跑到七八十公尺的時候,我們就不往下跑了,因為什么,敵人想他跑得高度很低,突然間拉起來,咱們在后邊追如果不看高度的話,你比他晚拉一秒鐘,飛機就可能鉆到海里去了。他想得是姜凱肯定鉆到海里去了,其實我不到一百公尺就等著他了,上來以后他比較老實,他以為我已經鉆到海里去了,后邊沒人打他了,我就趕快瞄準,我開炮的距離是460多公尺。)
(兩位老人談作戰經過) 新生的中國海軍航空兵取得了首次戰斗的勝利。
【一江山島戰斗資料】 1955年,在浙江東部沿海,解放軍華東軍區陸海空三軍聯合對國民黨軍隊據守的一江山島進行登陸作戰,人民海軍出動各類艦船140多艘,海軍航空兵5個團參加了戰斗。
(一江山島戰斗參加者 紀庭榭:奪了制空權,才有制海權,有了制海權才能掩護陸軍上岸,海軍的航空兵部隊奪制空權。)
【資料 一江山島戰斗場面】 海軍航空兵的殲擊機先后擊落擊傷敵機10架,轟炸機群在殲擊機的掩護下,對一江山島國民黨軍隊的工事實施了多批次連續轟炸,為登陸部隊打開了通道。這是中國海軍航空兵首次參加陸海空聯合作戰。
【海航某部“海空雄鷹團”】 這是一支充滿傳奇色彩的部隊,他們曾創下同溫層、超低空擊落敵機等世界空戰史8個第一。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這個團北上山東,南下福州,東戰浙江,激戰海南,擊落敵機23架,擊傷8架。1965年被中國國防部授予“海空雄鷹團”稱號。毛澤東主席先后25次接見他們的代表,受到周恩來總理接見的先后有79人。
【戰斗英雄王昆資料】 】 王昆是這個團的副團長,1955年6月27日,王昆率隊截擊來犯的臺灣空軍飛機。 (某師副師長“海空雄鷹團”原團長
孫來沈:那時飛機沒有雷達,完全靠飛行員在空中目視搜索。突然在高度2000米發現一個目標,他們就從很高的高度俯沖下來,敵人也向下飛,他以為向下飛就可以擺脫我們。王昆跟上以后,從高度2000米一直往下飛,當臺灣空軍的飛行員下沉到70米的時候,王昆還一直咬住他,這時候正是最佳射擊距離,我們三炮齊發,一舉將敵擊落。當退出戰斗的時候,王昆的飛機高度表已經指零了,拉起的時候尾噴口噴出的熱浪,把海水都吹起來濺到機身上。)
這一天,十團一口氣打下三架敵機,震撼了臺灣的國民黨空軍。 3個月后,毛澤東在接見王昆時高興地說:“好,王昆,我記住你了,也記住海軍航空兵十團了,祝你們多打勝仗。”
【美制RB—57資料】 RB—57是美國五十年代研制的新型高空偵察機。1958年2月18日,臺灣空軍駕駛它進入山東半島偵察。雷達顯示,高度超過一萬五千米。這個高度已經接近殲5型飛機的最大作戰高度。
【胡春生、舒積成圖像 空戰資料】 中隊長胡春生、飛行員舒積成立即起飛迎敵。飛機在指揮所雷達引導下,很快發現敵機。胡春生距敵430米連續三次開炮,一直打到距敵75米,敵機中彈冒煙。舒積成又猛追上去,連續兩次開炮命中,敵機殘骸墜落在千里島海面。
1964年6月11日夜,臺灣空軍偵察機P2V在山東半島被飛行員陳根發擊落。
【美制RF—101資料】 1964年12月18日,有“西方戰略眼睛”之稱的臺灣空軍高空偵察機RF—101在浙東上空被飛行員王鴻喜擊落。
【臺灣空軍飛行員 謝翔鶴】】 這位曾獲得“飛虎”、“云龍”等四枚獎章的少校飛行員,怎么也沒有想到剛剛飛入大陸三分鐘就當了俘虜。
【F—104C型戰斗機資料 殲6飛機起飛】 這位談笑風生的老人就是1965年擊落美國F104C的飛行員高翔。
(擊落美制蔣機F-104C的飛行員高翔:F-104小巧玲瓏,高度、速度、裝備先進,人家都是導彈了,我們那時還是火炮。它從出廠裝備部隊以來,從來沒吃過虧,第一個敗倒在我的手下。它從瓊州海峽入侵的時侯,立即命我雙機進行突擊。當我很快地發現敵機后,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撲上去,以超近距離攻擊,一舉奇襲成功,將敵人打了個空中開花。事后檢查我的飛機,因為打得太近了,距離39米,爆炸的碎片把我的飛機打了13個洞,碎片把我的兩臺發動機報銷了。當時因為有一臺還沒停,所以我來了個單發著陸,駕回來安全著陸。)
【被俘后的美國飛行員菲利普·史密斯】 被俘的美國飛行員菲利普.史密斯精神恍惚,不住地念叨:“太可怕了,這樣近的距離開炮,太可怕了,這是一次我看也不敢看,想也不敢想的戰斗。”
史密斯被釋放后回到美國,幾乎后怕了一輩子。
(再現片名)
【殲八殲擊機騰空而起 轟炸機、強擊機、水上飛機、電子干擾機等多種機型沖擊畫面】 今天的中國海軍航空兵,既有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反潛機等作戰飛機,又配備了偵察機、巡邏機、救護機、電子戰飛機、水上飛機和運輸機等各種保障兵力。
中國海軍航空兵培養出了一批低空、超低空飛行好,攻擊命中率高和長途奔襲能力較強的飛行員。保持了一支適應訓練、教學的指揮員、教練員隊伍。
這些年輕的空中勇士,駕駛著中國自己制造的各種作戰飛機,翱翔在祖國的萬里海疆,保衛著祖國領海領空的安全。
【十團飛行訓練 飛行員研究飛行技術 模擬飛行】 這是海空雄鷹團的一個普通飛行日。 今天,新一代的“海空雄鷹”們,面對現代高技術戰爭和更加先進的裝備,瞄準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作戰飛機,探索制勝的新戰法。
(“海空雄鷹團”現任團長王長江:近幾年以來,我們著重學習研究世界先進作戰飛機的電子預警系統、火控系統等高技術裝備的性能,借鑒近年來外軍的空戰經驗,熟悉其戰術思想和使用方法,同時將我們的裝備與其反復比較分析,找出各自優劣長短。在此基礎上確立了發揚我機之長的空中強擊、艦機協同等戰術訓練課題,探索出多種新戰法。)
【空中格斗訓練】
【艦機協同演練】
【超低空訓練】 (“海空雄鷹團”飛行員:海上超低空突防課目是一種高難度的訓練課目。我們從高度100米,一直練到30米。 水天一色,給人的感覺是一種無高度的飛行,環顧左右好象飛機就在大海里。在飛行當中哪怕是有一點疏忽和麻痹,就是一點錯覺,飛機就有栽進大海的危險。)
【艦載機從軍艦上起降】 多少年來,中國的海軍航空兵是以陸地為基地的岸基航空兵,還是一個“旱鴨子”。擁有以艦船為基地的艦載航空兵,成為幾代人的夢想。
1980年1月2日,一架直升機輕巧而穩當地降落在船上。 這一起降標志著中國海軍航空兵實現了由岸基向艦載的突破。
【采訪飛行員于志剛】 他就是實現這一突破的飛行員之一,于志剛。 (于志剛:當時我們的著艦訓練是土法上馬。在跑道上搭了一個5米高的平臺,畫上一個與艦上平臺相同的圓圈,進行模擬著艦,我們把這叫做“套圈”。我先后“套圈”幾百架次,做好了著艦的準備。)
直到今天,雖然先進的模擬系統已成為地面訓練的主要手段,但這種土法的套圈依然是他們有效的著艦訓練方法。
【 中國首次向南太平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海上編隊】 1980年4月,剛剛走向海洋的中國艦載機飛行員,就奉命參加中國首次向南太平洋發射運載火箭的試驗任務。
【運載火箭飛向預定海區】 5月18日10時,當運載火箭從中國西北部點火騰空后,于志剛和戰友們駕機起飛,飛向火箭數據艙濺落預定海區。
(于志剛:當時在公海上還有幾架外國直升機在觀察,若我們不能及時發現打撈數據艙,就有可能被他們打撈走。我的飛機擔任航行觀測任務,數據艙一落海,我們立即飛了過去。當時海上積云多,我們就降低了高度搶時間。我第一個發現了飄在海面的數據艙,引導打撈直升機飛向目標。)
【直升機打撈數據艙】 只用了3分鐘,潛水員就將數據艙打撈上來。
【直升機著艦 人們興奮地搬下數據艙】 這一時刻,證明了中國的艦載機,完全有能力走向大洋。
【中國首次南極考察海上編隊】 四年后的1984年,于志剛又帶著他的179號機組登上J121船,隨中國南極考察隊首次赴南極考察和建立“長城站”。
【編隊到達南極 南極大陸】 南極是一塊神秘而又危險的大陸,在人類征服南極的過程中,曾有上百名飛行員把生命留在這皚皚的白雪之中,年輕的中國艦載機飛行員有能力揭開南極神秘的面紗嗎?
【中國艦載機在南極的第一次飛行】 (于志剛:1984年12月26日,這是我終生難忘的一天。9時16分,我同機組人員登上飛機,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我啟動發動機,旋翼逐漸加速,飛機騰空而起飛向喬治亞島。我們知道,這是中國人第一次駕機從空中俯瞰南極大陸。)
【179號機組在南極的各種工作畫面】 在南極的60多天里,179號機組在地域陌生、氣象復雜單機飛行的情況下,共飛行104架次,吊運物資39噸。特別是成功地將兩臺重達2·5噸的發電機,從船上吊運到島上,為建立“長城”考察站立下了特殊的功勛。他們還在地面無導航設備,通訊距離短的條件下,進行了環喬治島考察飛行,創下了中國航空史上的奇跡。
(于志剛:如果有機會,我還要駕機飛在北極上空,向世界證明,中國飛行員有能力在世界任何天空飛翔。)
(再現片名)
【海上艦機協同演習】 這里正在進行的是一場艦隊諸兵種合同打擊敵海上機動編隊的實兵實彈演習。 海軍航空兵各種作戰飛機和保障兵力迅速完成戰前準備,直趨作戰海域。
奪取制空權,是保障艦隊安全,打擊敵海上艦艇編隊的前提。紅藍雙方的戰斗機在作戰海域展開了一場導彈對導彈的激烈空戰。 艦隊的防空火力與空中相配合對入侵之敵實施聯合打擊,奪取了戰區的制空權。
艦載直升機在艦隊海區用雷達和聲納搜索敵方潛艇。 艦載機發現敵潛艇立即實施攻擊。近幾年,中國海軍航空兵經過刻苦訓練,艦機協同反潛水平不斷提高,遂行立體反潛作戰能力大為增強。
編隊獵潛艇在直升機的引導下向敵潛艇實施攻擊。 在空中預警機的引導下,艦隊的轟炸機、強擊機和驅逐艦、護衛艦組成一個個戰術突擊群,向敵方艦艇編隊實施集中、連續的導彈攻擊。
【采訪海航馬炳芝司令 插入各種作戰飛機攻擊畫面】 (馬司令:在現代高技術戰爭條件下,中國的海軍航空兵重點要加強突擊兵力,電子戰兵力和偵察預警兵力的裝備和保障設施建設,逐步實現由岸基型向岸艦型,由近程作戰向遠程作戰,由執行單一任務到執行多種任務的轉變。按照江澤民主席指示我們的,“建設強大的海軍航空兵部隊,保衛祖國領海安全。”)
【在當代飛機和飛行員的畫面上依次再現不同時代海航作戰飛機和功勛飛行員的畫面】 1989年10月,美國飛行員菲利普.史密斯來到中國,終于見到了把他擊落的中國飛行員高翔。高翔請他觀看了錄像片《今日海空雄鷹團》。史密斯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他由衷地感嘆道:“敗在你們手下我并不感到恥辱,這樣的部隊是不可戰勝的。”
制片人 王 勤 策 劃 沈立江 編 導 劉樹人 撰 稿 劉樹人 攝 像 羽毅勃 王 勇 羅 峰 制片主任 李鳳元 王晉生
監 制 畢惠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