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春”創始人叫張森隆,又名春山,江蘇丹徒縣人。1915年,張先生到北京,由于他精明能干,腦筋靈活,善于經營,又有制做南方食品的好手藝,所以,很快在其胞兄張森裕經營的小攤基礎上擴展起來。
他先是利用東安市場的有利地勢,辦起了個“森春陽”食品店,因南方有“(生+生)春陽”,換“(生+生)”字為“森”字,這可能與他的名字有關。后來,他又從南方請來名技師,并租借了東安市場北門處梁姓的房子15間,于1916年,正式經營起以南方風味為特點的“稻香春”糕點食品店。南北各方食品店多用“稻香村”做牌匾,故張先生改“村”字為“春”字,這大概又與他的別名“春山”有關。
稻香春從小到大的過程,主要有“三多、五有”。“三多”是同鄉多,把兄弟多,聯絡關系多。“五有”是有研究、有財源、有技術、有知人善任之能、有經營特點。甚至連其胞兄張森裕,由于愛喝、愛賭、愛說大話,張森隆也不許他參加業務管理。
南方糕點之特點,不但按四季特色生產,好吃好看,花樣翻新,而且油糖重,點心放一個星期,仍然爽口。如蘇式的蒸蛋糕餅、肉松餅、平貝絲餅、炸花邊餃,水晶綠豆糕等;鎮江的臍兒、散子、豬油核桃糕、豬油松子糕、五香麻糕、椒鹽烘糕等等。還從南方的“紫陽觀”請來技師,制做金華火腿、甜醬肘子、醉螃蟹;從上海“陸稿薦”請來技師,制做蘇州醬雞、醬鴨、醬汁肉、薰魚、薰雞、薰肉;還有南京的油雞、筒鴨、肴肉、蔥油餅等等,雖然價格高,但顧客們信得過,所以賺得大量利潤。
后來,張森隆又在東四牌樓以西和東四北大街十一條口,增設了兩個森春陽分號。職工和貨品全由稻香春總號調撥。
1920年,擔任東安市場聯合會會長的張森隆,又將其稻香春店址全部翻新重建,增設了三樓的森隆中餐館和二樓的森隆西餐館。
1919年到1921年,東安市場三起大火,稻香春未受損失,傳有“大火不燒旺地”之說,其實是水源臨近北門之故。
稻香春致富原因頗多,其中主要有我財善賈、事必躬親、訂立鋪章、開設專柜、年終“花紅”、注重質量、迎合顧客心理等等。這些規則,都是張森隆親自主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