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1891年生于上海。他的故鄉是安徽省績溪縣上莊村,該村有一座百枝亭,胡適的故居,就在百枝亭附近,是一座寬敞幽雅的庭院。但胡適僅僅幼年時期,在家中居住了九年,他一生居住最久的地方還是北京。
胡適在北京,最初住在南池子緞庫后身8號。后搬到鐘鼓寺十四號。這里離北大不遠,住宅是普通四合院,房子不在,一進門為門房,兩側為廂房,中間是居室,旁有耳房,廚房很小,廁所更狹。院落也不寬大,栽一二株小樹,數盆夾竹桃。兩廂房為客室及儲藏室,男傭人住在門房,女傭人住在耳房。室內家具陳設也很簡單那時各大學都長期欠薪,教授生活較清苦,胡適的經濟也不寬裕。后來,胡適出版的著作日多,銷路一好,收入就多了起來。在這時期,他到國外去了一次,住了10個月,不斷講學掙了些錢。歸國后,林覺民的住宅出讓,房子在景山大街陟山門6號。鐘鼓寺的房子是平民百姓的家,陟山門的房子卻是官僚政客的公館了。房子寬敞了很多,院子也大,氣派也兩樣了,有長廊,廚房中有機井。林覺民原有的家具陳設及皮沙發等出了頂費全部買過來了。
1930年,胡適從上海回到北京,再任北大教授。那時,胡適的朋友越來越多了,書籍也越來越多了,象陟山門那樣的房子又不夠用了,于是又找到后門米糧庫4號的房子。此房較陟山門的房子更為寬大,院中嘉樹成蔭,清新整潔,有車庫,有鍋爐和熱水汀、有洗浴室和衛生間;房間不僅高大,為數亦多,他從此可以接待好友,暢談古今,縱論中外。徐悲鴻、徐志摩,丁文江等朋友,此時皆住于他家。
抗戰爆發,胡教授只身赴美。抗戰勝利后,胡先生回國任北大校長,改住東廠胡同7號。據說此房黎元洪曾住過,想必一定更寬宏方便,這是他在北京的最后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