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孔伯華先生誕辰100周年。國人無不深深懷念這位為中華醫學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一代名醫。
孔行生名繁棣,字行,別號不龜手廬主人,生于1885年,原籍山東曲阜,為孔子后裔。他幼承家訓,博覽經典醫籍,20歲便學有所成,在家鄉懸壺。1911年,應京師之聘在外城官醫院任內科醫師。他善治溫病,妙用生石膏,堪稱一絕,故有“石膏孔”之稱。
1918年夏秋之交,廊房一帶流行虎疫(即霍亂),沿村闔戶,遞相傳染。當時流傳一首民謠:“今夕聚首言歡,明朝人鬼各域,”可見疫情之猖獗,死亡之慘重。孔先生得知,心急如焚,立即與當時的名醫楊浩如、張菊人、陳伯雅等組成臨時防疫醫療隊,奔赴廊房,免費為虎疫病者診治施藥。經過十幾日艱苦工作,局面幡然改觀,千家萬戶對孔先生等無不感恩涕零。
1929年,汪精衛公然下令廢止中醫中藥,舉國上下為之嘩然。孔先生為挽救祖國幾千年來的醫藥學遺產,挺身而出,奔走呼號,聯合眾多同仁,在北京創立中醫藥協會。協會一致推舉孔先生為代表,去南說請愿,要求撤銷此令。他到南京,與政府的大員們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力陳祖國醫藥學的偉大成就。汪精衛懾于孔伯華在國內外的聲望,且知眾怒難犯,不得不撤銷此令。
孔先生此行大獲全勝,回到北京后,又與另一名醫肖龍友先生合力創辦了北京國醫學院,旨在培養更多的人才,繼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先生自任院工,親自為學員授課。北京國醫學院完全靠自費經營,先生幾乎把自己的診費收入全用在辦學上,而自己卻過著清苦的生活。他治學嚴謹,艱苦經營,歷時一十五載,畢業學生達700余人,后人稱譽孔先生云:“醫道通今古,桃李滿天下”。
孔伯華先生古已經30載,他的光輝業績和崇高醫德光照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