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4日電 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韓國一組織最新公布的一項分析認為,如果在像首爾這樣的大城市中出現中國城,可能會帶動24萬億韓元的投資及消費效應,并會產生92萬個就業崗位,而如今韓國政府的各種限制措施制約華僑的經濟活動,成為中國城發展的制約因素。
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在13日發表的《中國城振興方案》報告書中,提出了上述主張。
報告指出,從全球角度來看,人口超過1000萬的大城市普遍都建有大規模中國城,但韓國只有部分地方自治團體正在推進中國城建立項目。
報告還介紹說,如果在像首爾這樣的城市建中國城,可能會產生近24萬億韓元的經濟效應,其中投資效應達2.72萬億韓元,消費效應達21.24萬億韓元。此外還能創造12萬億韓元的附加價值,以及92萬個就業機會。不僅如此,有可能有2萬億美元左右的國際華僑資本持續流入。
全經聯指出,實際上,日本橫濱的中國城在最近數年間每年吸引1800萬人次游客,成功增加了旅游收入,創造了就業機會,而加拿大政府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通過政策培育的位于溫哥華的中國城每年也吸引1500萬人次游客,成為旅游名勝。
為了通過中國城吸引中國游客和華僑資本及創造就業機會,有必要改善相關制度。其中包括:簡化在中國城內聘用中國人的程序;改善在支援創業資金及金融交易方面的不便;承認華僑學校的學歷;簡化華僑企業家出入境手續等。
全經聯常務李炳旭強調說:“我國也有必要支持中國城相關制度,如,對中國城聘用中國人問題,從許可制轉為申報制,并對擁有永久居住權的華僑賦予支援創業資金等優惠。”
全經聯稱,在韓國國內的仁川、一山等地推進的中國城項目達7個,但由于政府的各種限制,使項目的推進停滯不前。(記者 崔有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