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3日消息:被臺灣當局視為“救經濟”良方的“經濟發展咨詢會議”已屆滿一年。為給民眾一個交代,臺灣當局忙不迭地“盤點”自己“落實經發會決議”的“成績單”。新華網今天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經發會”一度是臺灣民眾期待振興經濟和改善兩岸關系的寄望所在,但“經發會”的最主要內容兩岸直接“三通”決議如今依舊沒有邁步,臺灣當局的吹牛粉飾實難掩其“口惠實不至”的窘境。
這篇題為《還剩幾塊遮羞布?》的評論指出,事過經年,雖然臺灣當局宣稱“經發會”決議執行率高達八成,但會議達成的有關開放兩岸直接“三通”、“松綁戒急用忍”等重要決議悉數落空,“提振經濟”的旦旦誓言也打了水漂。文章質疑:沒有兩岸“三通”,沒有達到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經發會”還能為臺灣當局的施政無能、無效、改善兩岸關系的無誠意提供幾塊“遮羞布”?
文章指出,長期以來,臺灣當局以各種借口阻礙兩岸“三通”,嚴重損害了臺灣工商界和廣大臺灣民眾的經濟利益和切身權益,損害了臺灣經濟的發展。“經發會”盡管有一大堆的共識決議,但臺灣當局在會后執行上始終避重就輕,繼續回避及否定一個中國原則,回避臺灣經濟困境的真正問題所在,不斷在兩岸交往中設置障礙,阻撓直接“三通”的實現,甚至拋出“一邊一國論”,在兩岸關系上制造新的事端,破壞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文章引述島內輿論指出,“經發會”原本就是個“先天不良”的產物,臺灣當局召開“經發會”的深層次目的,主要是為去年底的選舉考量。這種“拼選舉”的烙印,決定了“經發會”雖有共識結論卻不大可能促使臺灣當局在兩岸“三通”等問題上采取實際動作。
對于臺灣經濟仍未走出困境的顯而易見的事實和島內工商界急盼“三通”的愿望,評論文章指出,臺灣當局仍視而不見,還在繼續以“拼經濟”之名行“拼選舉”之實,大搞“政治秀”。眼看“衣衫襤褸”的“經發會”已無法再當招牌了,又趕緊披上“南向政策”、“籌組拼經濟多數聯盟”等新外套。但可以推斷,只要臺灣當局在開放“三通”、發展兩岸關系上仍舊推三阻四、拿不出切實誠意和行動的話,多少外套也終究妝扮不出“經濟的春天”,更難以遮掩其分裂國家的丑陋原形。
據悉,一年前,在島內各界強烈要求振興經濟、改善并發展兩岸關系的壓力下,臺灣當局領導人陳水扁主持召開了“經濟發展咨詢會議”,會議最終達成320多項“共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臺灣當局承諾要“松綁戒急用忍”,早日實現兩岸直接“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