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4日電 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日前在出席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福耀反傾銷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時發出了呼吁,“中國研究機構應該建立反傾銷預警機制,中國企業應該拿起WTO(世界貿易組織)的武器保護自己,要準備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上應對反傾銷官司。”
中國青年報報道援引龍永圖談話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國產品被別人實施反傾銷調查,也是一件好事情,因為中國有些企業不重視這個問題。
很顯然,雖然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將近一周年,但在這位中國外經貿高層官員的眼里,中國企業應對“反傾銷調查”的能力仍然令人憂慮。
據介紹,為了保護本國產業,一些國家近年來頻繁運用反傾銷措施,致使全球反傾銷案件數量急劇上升。1989年以來,全球一共發生3000多起反傾銷案件,針對中國企業的就占了500多起。
另據透露,從1979年開始到今年9月,全球一共有33個國家對中國提出541起反傾銷調查和涉及保障措施的案件,其中500起是反傾銷案件,另41起是涉及保障措施的案件,涉及金額高達160.5億美元。而中國針對外國企業的反傾銷調查案件只有23起。
中國反傾銷專家、外經貿部公平貿易局副專員王賀軍分析說,中國企業頻繁被當做反傾銷調查對象,原因有三:
首先,中國經濟已經強大起來,每年5000億美元的進出口總額不是小數目。特別是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像中國紡織品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迅速擴大。在別人已經占領的市場上尋找商機,必然會發生沖突。
其次,中國貿易對象對中國企業的歧視。根據世貿組織的規定,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的15年內,世貿組織其他成員有權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據介紹,俄羅斯不是世貿組織成員,但歐共體和美國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經給予俄羅斯“市場經濟”地位,而中國還沒有享受這方面的權利。王賀軍說,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幾乎是每次對外談判必談的內容。
最后,中國企業缺乏應對反傾銷調查的能力,應訴不積極,助長了國外反傾銷的指控。王賀軍說,以前,中國公司一聽說反傾銷調查就開溜,這就給外國人一種印象:狀告中國企業很容易;另一方面,中國企業的應訴能力與國際相比還有非常大的差距。王先生說,盡管中國應訴文件都是由中國律師提交的,但其內容都是國外律師準備的,中國非常缺乏這方面的人才。
福耀集團董事局主席曹德旺說,福耀集團在加拿大和美國的兩起汽車玻璃反傾銷調查案使得該公司損失了5000萬元至6000萬元人民幣,僅美國官司的律師費就花了100萬美元。而且,在美國的官司還沒有了結。
曹德旺同時還指出,在美國和加拿大打官司也并不是那么按市場規則辦事的。比如說,美國公司與中國公司同是加拿大的出口商,但美國公司卻在加拿大狀告中國公司進行汽車玻璃傾銷。此外,福耀集團在美國注冊的公司向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國出口時,美國政府所給予的補貼很高,而中國政府根本就沒有給他的公司補貼。
針對中國企業在反傾銷調查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龍永圖認為,反傾銷問題應該引起中國各方面的注意。世貿組織的規則很復雜,新成立的研究中心應該擔負起提供培訓和咨詢的責任。
據悉,今年12月26日至27日,中國“首屆國際反傾銷論壇”將在北京舉辦。(袁鐵成郭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