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日電題:中國信息產業從“突飛猛進”駛入“平穩發展”
中新社記者孫麗霞
信息產業,作為中國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近二十多年來一直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但仔細分析,“快”中也有“變”。
在八十年代前期,中國信息產業開始起步,但其發展速度一直低于GDP增長,一度成為國民經濟的發展瓶頸。在國家相關政策的鼓勵下,從一九八五年始,信息產業的增速開始超前于國民經濟發展,真正起到了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九十年代是“信息產業”增長的黃金時期,年均增長率為百分之四十,最高時曾高達百分之六十,比同期GDP增長速度高出三十幾個百分點,中國由此進入信息化大國行列。
當世界的腳步邁進新千年,世界信息產業增長趨緩,中國的信息產業也進入了一個調整期。二00一年,中國電信業務收入三千五百三十五億元人民幣,增長率為百分之十五左右。二00二年一至九月份統計數字顯示,中國電信業務收入的增長率為百分之十五點四,基本與去年持平。
盡管絕對的“量”的增長放慢了,但是“質”卻在向縱深方向發展變化。從二000年開始,在國家“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戰略指引下,中國的信息產業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呈現出新的發展特點。
首先,電子信息產業進入新一輪的結構調整。二00一年,信息產品中投資類產品的比重已達百分之四十九,完全改變了過去投資類產品與消費類產品比例倒掛的格局。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比例不斷提高;通信產品、計算機、新型電子元器件產品已經成為信息產業的主導行業;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產品的企業脫穎而出。
中國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外資加快了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中國正呈現出世界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基地的雛形。電子信息產品出口長期保持高速增長,已經成為中國外貿出口的支柱行業。二00二年上半年,信息產品出口額達三百八十五點九億美元,同比增長百分之三十三點三,占全國外貿出口額的百分之二十七點二,創歷史新高。
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目前,中國計算機擁有量約為四千萬臺,上網人數超過五千萬人,政府正在積極推行“金穗”、“金關”、“金稅”、“金盾”等十二項信息化業務系統,電子政務開始起步,企業信息化也在穩步推進中。
據統計,中國電信網絡規模、用戶數已躍居世界第一位。電話普及率從一九七八年的每百人零點三八部,提高到目前的每百人三十二部,通電話的行政村比重達到百分之八十五。全國從事IT及IT相關行業吸收的勞動力達一千六百二十萬人,占全國城鎮就業勞動力的百分之六點七。
有專家認為,“信息社會”的特點就是以信息產業為龍頭,其對GDP的拉動作用是必然的;根據產業發展規律,中國的信息產業在經過高速的增長過后,必然進入一個平穩發展時期,在此期間,要完成對結構、政策、方向等多方面的調整,從長遠看來,這對于中國的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信息產業本身都是有益處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