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執(zhí)政以來﹐置臺灣安全﹑經濟發(fā)展﹑人民生活﹑族群融洽于不顧﹐大搞“去中國化”。最近更是高喊“臺灣要走自己的路”﹐歪曲和攻擊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提出的充滿善意和誠意的主張﹐說什么“‘和平統一’就是對臺灣的吞并”﹐“‘一國兩制’就是接受中共的統治”。陳水扁一再發(fā)表破壞兩岸關系的言論﹐頑固堅持以“臺獨”為核心的執(zhí)政路線﹐正在使臺灣“向下沉淪”。
政黨政治惡質化
陳水扁深知﹐臺灣民眾“出頭天”的情緒已經通過“總統”選舉尤其是國民黨下臺得到相當程度的釋放﹐如果不繼續(xù)激化﹐則民眾的情緒焦點就會轉移到檢視其執(zhí)政成績上來。出于“拼選舉”的動機﹐不斷挑起統“獨”矛盾﹐把“臺獨”與臺灣人民當家作主的愿望等同起來﹐制造“大陸欺負臺灣”假象﹐并將此引入選舉活動。
反對“臺獨”的政治對手﹐隨時被“抹紅”﹐被歪曲為“賣臺”﹐甚至遭到人身攻擊﹐蠱惑人心﹐離間族群﹐高喊“民主﹑自由﹑人權”已成空洞無力的口水秀。政黨政治的惡質化和政治人物的不道德示范﹐影響整個社會﹐道德淪喪﹑唯利是圖的事件不斷﹐成為媒體一波波炒作的焦點。忙于“拼選舉”的臺灣當局對因各種政策不當引發(fā)的多次大規(guī)模示威游行熟視無睹。真不知上述亂象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
社會難以安樂祥和
兩年來﹐陳水扁當局在人事布局上進行“綠化”﹐在思想﹑文化上進行“去中國化”﹐在大陸政策的制定上進行“獨”化﹐使島內彌漫“臺獨”優(yōu)先﹑“臺獨”掛帥的政治氛圍。凡是反對“臺獨”的就是“賣臺”﹐凡是血緣﹑親緣﹑籍貫等與大陸有聯系的就懷疑其對臺灣是否忠誠﹐導致族群矛盾日益激烈。
族群矛盾影響婚姻﹑就業(yè)等社會層面﹐牽連千家萬戶。統“獨”分歧與省籍劃分成為臺灣社會敏感的政治神經﹐似乎本省籍人士不支持“臺獨”就與其身份不符﹐外省籍人士反對“臺獨”就是不愛臺灣。“臺獨”意識掛帥和族群撕裂的痛苦伴隨著接連不斷的政治選舉﹐猛烈沖擊和污染民眾心靈﹐導致社會難以形成安樂﹑祥和的氛圍。
導致臺灣經濟邊緣化
陳水扁上臺以來﹐臺灣經濟持續(xù)惡化。財政危機浮現﹑銀行超貸嚴重﹐失業(yè)率大幅攀升﹑通貨持續(xù)緊縮﹑股市陰跌連綿﹑臺幣屢創(chuàng)新低。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在于臺灣當局把施政重點放在推動“臺獨”上﹐與在野黨分歧日深﹐加上族群矛盾的激化﹐政治局勢和社會環(huán)境不穩(wěn)定﹑不和諧﹐根本談不上團結一致“拼經濟”。
加緊落實“臺獨”政策﹐使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景暗淡﹐嚴重影響島內投資意欲。從外部環(huán)境來說﹐臺灣本應在大陸經濟蓬勃發(fā)展的過程中進行合理的產業(yè)分工定位﹐使兩岸經濟互補互惠﹑共同繁榮。然而﹐臺灣當局卻出于“臺獨”的逆向思維﹐一再阻礙和拖延兩岸直接“三通”﹐重啟“南向政策”﹐并不切實際地企圖推動與美﹑日建立“自由貿易區(qū)”。
江澤民在中共十六大報告中有關臺灣問題的論述﹐再次向臺灣展現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前景的善意﹐并提出促進兩岸關系發(fā)展的正確主張。輿論普通認為﹐大陸對臺灣政策更加務實﹐更加合情合理﹐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一屆領導人的帶領下﹐大陸將繼續(xù)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切服從于人民的根本利益﹐蓬勃發(fā)展﹐勢不可擋。希望臺灣當局順應民意﹐認清形勢﹐從臺灣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fā)﹐放棄使臺灣“向下沉淪”的“臺獨”路線﹐與祖國大陸一道“向上提升”。
來源:香港《大公報》 作者: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