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0日電 在深圳商報日前評出的“2002年中國股市十大新聞”中,停止減持國有股以及QFII機制正式啟動成為焦點。
深圳商報今日報道稱,2002年,中國證券市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開放步伐。QFII啟動、允許向外資轉讓國有股和法人股以及首家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獲準籌建等事件標志著中國證券市場開放進入新階段。
報道指出,2002年,是眾多影響股市發展的問題被提到新的高度認識的一年。國有股減持政策的變化,以及由此引發的廣泛而深刻的討論,將為最后解決非流通股問題提供堅實的基礎。
報道強調,2002年,證券市場有太多重大事件發生。只挑選了其中認為對當今和今后市場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需要說明的是,沒有入選“十大新聞”的一些事件,如市值配售重新啟動、上證180指數推出、債市火爆、期市升溫以及PT退出歷史等,也是2002年中國股市的重大新聞。
停止減持國有股
6月23日,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外,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關于利用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規定,并不再出臺具體實施辦法。
該消息6月24日見報,兩市90%個股當日以漲停報收,成交量達到898億元,出現“井噴”行情。
國有股減持政策最早出現于2001年6月13日。國務院發布了《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辦法》規定,國有股減持主要采取國有股存量發行的方式。凡國家擁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境外上市的公司)向公共投資者首次發行和增發股票時,均應按融資額的10%出售國有股。國有股存量出售的收入,全部上繳全國社會保障基金。2001年10月22日,中國證監會宣布停止執行《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次日,滬深股市開盤即放出巨量,股指跳空高開,滬深股市漲幅一度接近10%的漲停線,兩市股票幾乎全線漲停。2002年1月26日,中國證監會規劃發展委員會公布了國有股減持方案階段性成果,同時強調指出,公布的方案僅僅是框架性和原則性方案,并非是最終的操作性方案。由于中國股市非流通股問題一直是困擾市場發展的敏感問題,因此,國有股減持政策的變化對市場的影響力非常直接和巨大。
QFII機制正式啟動
11月8日,央行和證監會聯合發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顯示業界關注多時的QFII機制正式啟動。
QFII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最新動作,意味著外資機構可以購買A股了。按《辦法》規定的時間計算,理論上,明年1月“老外”就可以購買A股了。
辦法對外資持股比例作了限制。要求單個合格投資者對單個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超過該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10%;要求所有合格投資者對單個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總和,不超過該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20%。之后,國家外匯管理局又公布了外資機構投資國內證券市場的投資額度,即單個合格投資者申請的投資額度不得低于等值5000萬美元的人民幣,不得高于等值8億美元的人民幣。
中科創業案開庭
6月11日,中科創業股價操縱案在北京開庭審理。
涉案金額54億元、卷宗500余冊,涉及126家證券營業部,因為如此“輝煌”,中科案被媒體稱為“中國股市第一案”。同時,也因為這是第一起對中國股市“莊家”的審理,而受到各層面的關注。
此次審理的是中科創業操盤手、資金組織者丁福根、董沛霖、龐博等人。中科創業案的主角呂梁“缺席”,據稱在被監視居住的情況下“消失”在北京的大霧中;而另一“主角”朱煥良據稱隱身美國,也沒有出現在被告席上。
中科創業事件的爆發始于2000年12月25日中科創業股票突如其來的暴跌。此后的10個交易日,該股一連10個跌停板,直到2001年1月才停止下跌的趨勢,而股票的市值已損失了2/3。與此同時,與中科創業有關的股票也受到波及。
2001年1月10日,中國證監會以股價暴跌嚴重影響股市正常秩序為由對中科創業立案調查。在這前后,該案的關鍵人物、被認為是“總指揮”的呂梁出人意料地借助媒體公開亮相,自曝中科創業“坐莊”的內幕,使這一案件獲得了空前關注。
三板“變臉”
8月29日,證券業協會發布《關于改進代辦股份轉讓工作的通知》,標志運行一年的“三板”以更像一個市場的形象存在。
《通知》使“三板”出現的最重要的變化是,當股份轉讓公司符合“股東權益為正值或凈利潤為正值”等條件時,其股份實行每周五次轉讓,和主板完全一致。另外,《通知》明確將退市公司列入代辦股份轉讓試點范圍。
9月16日,為鼓勵退市公司重組,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了“退市公司重組后允許公司全部股份在股份轉讓系統流通”的政策。此消息引發了“三板”全線跌停,主板的ST公司也是雪上加霜。第二天,針對市場恐慌情緒,證監會聲明“三板全流通”不等于主板也有全流通的考慮。
“中經開”出局
6月7日,央行發布公告,宣布撤銷中國經濟開發信托投資公司,并收繳其《金融機構法人許可證》與《金融機構營業許可證》。
至此,因運作巨額資金在證券市場上屢屢翻云覆雨而被市場稱為“股市第一莊”的中經開轟然倒下。按央行公告,吊銷中經開金融許可證的原因是該公司嚴重違規經營。
中經開被撤銷后,其下屬的證券營業部在銀河證券的托管下照常經營。中經開下屬的獨立法人實業公司在清算組管理下照常經營。
中經開曾經是證券市場的“大腕”級機構。中經開最早揚名于1995年的“327國債期貨”事件。半年后,中經開又因在長虹配股事件中嚴重違規而被證監會處罰。中經開最后盛宴是著名的問題股———東方電子和銀廣夏。這兩只問題股飚升的背后都有中經開的身影。
交易傭金下調
5月1日,證券交易傭金收取標準下調。
此次傭金下調的力度前所未有,即只規定了3‰的上限,下限是不得低于代收的證券交易監管費和證券交易所手續費等。
傭金下調的通知發布后,本已如火如荼的傭金大戰更現慘烈。一些小券商甚至公開宣布要實行“零傭金”,媒體上每天都會出現某公司傭金調整的消息。相當多地方的券商為了共同利益坐到一起商議對策。最后,證券業協會出面,一場混亂的傭金大戰逐漸平息。
今年下調傭金對證券行業的影響非常深遠。證券全行業的盈利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
深圳本地股重組
今年市場的神經始終為深圳本地股重組而激動。
3月初,深圳政協委員在“兩會”上提出《建議盡快重組深圳市屬上市公司》的提案,提案被媒體報道后,由深深房、深深寶領漲,深市本地股整體上揚。炒作深圳本地股的熱情被點燃。從3月開始,經過多輪次炒作,70家深圳本地股在4個月的時間里,至少有26只股票的股價上漲幅度超過了30%,其中漲幅超過50%的有13家之多,占總數的18.57%。其中,深賽格上漲了78.52%,深深房上漲了75.88%,深寶安上漲了75.235%。深寶恒、深天地、深國商、新都酒店等也分別上漲了71.19%、69.61%、68.68%、60.03%等。
深圳本地股行情和深圳市政府重組本地公司的戰略構想有關。《深圳市投融資體制改革實施意見》顯示,深圳將對能源、燃氣、交通運輸、供排水、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其他領域的基礎設施項目,通過多種形式,鼓勵其他經濟成分投資參股,實現政府投資的放大效應;對港口、機場、電力、軌道交通、公路、供水、污水處理等領域的新建基礎設施項目實行投資開放政策。
深圳本地股重組也和外資并購概念緊密相關。其中新橋參股深發展等成為市場高度關注的題材。
允許外商受讓國有股
11月3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證監會、財政部和國家經貿委聯合發布《關于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允許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的國有股和法人股,并加以規范管理。
《通知》規定,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原則上采取公開競價方式;向外商轉讓的非流通國有股和法人股,不能在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對市場不會造成負面沖擊。
《通知》規定,外商受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應持滿一年后,才能依照法律法規規章規定轉讓。
首家合資基金籌建
10月16日,經中國證監會批準,由國泰君安股份有限公司和德國安聯集團作為發起人的國安基金管理公司正式獲準籌建。
擬籌建的基金管理公司的注冊資本為1億元人民幣,其中國泰君安持有67%的股份,安聯集團持有33%的股份,注冊地在上海,經營范圍包括:發起設立基金、基金管理業務及中國證監會允許的其他業務。
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獲準籌建是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重要標志之一。一般認為,通過設立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國內基金管理公司可以用市場份額與海外同行交換有關的營銷、管理、風險控制等先進的技術,可以提升國內基金業的運營水平,加快海外基金管理公司進入中國基金市場的步伐,達到中外雙贏的目的。
證券民事賠償案開審
1月24日,首例證券民事賠償案———“大慶聯誼”案被人民法院受理。
當日,京滬兩地3位股民狀告“大慶聯誼”虛假陳述案獲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立案受理。這是自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證券民事賠償的相關通知下發以來,人民法院最先受理的一宗證券市場民事侵權賠償案。
11月11日,上海投資者彭女士訴嘉寶實業公司等因虛假陳述引起的證券民事賠償案,以和解方式在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結案。彭女士獲得來自被告方的一次性補償人民幣800元。這是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相關通知后,第一個結案的證券民事賠償案。彭女士也因此成為我國證券民事賠償訴訟案中獲得款項的第一人。(來源:深圳商報 作者: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