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五日電題:崖海永憶文天祥
——紀念文天祥就義七百二十周年
作者 李白麟
按中國舊歷計算,壬午年十二月初九(公元二00三年一月九日),是宋末愛國詩人文天祥舍身就義七百二十周年紀念日。七百多年前,在國滅身囚之際,他以生命和熱血寫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章。這些彪炳千秋的名句,猶如伶仃洋的拍岸驚濤,激蕩著一個民族的靈魂;又似崖海古炮臺火紅的古棉樹,散發著直沖云天的凜然正氣。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吉安市)人。南宋寶佑進士,任寧海節度判官。咸諄十年,因譏諷丞相賈似道,被貶為贛州知州。德佑元年,蒙古軍南下,長江沿線告急,南宋朝庭發出詔書,號召各地官紳勤王。文公即變賣家產充當軍費,招募一萬多人,決心入衛首都臨安(現杭州),中途被派到外圍抗擊元軍。德祜二年被委為臨安知府,不久封為右丞相,派往元營談判。談判中與元相伯顏抗爭,被元方拘留,在押送元大都的路上逃脫。幾經艱辛,到達福州,仍然擔任右丞相,后改授樞密使,統都諸路軍馬。
文公是文武全才,雩都一戰,大敗元軍,聲威大振,收復州縣多處。祥興元年,朝廷加封文公為少保信國公,領兵由江西入廣東,在潮陽一帶阻擊元軍,不幸在海豐縣五坡嶺遭襲被俘。此后元軍發動滅宋的最后一役--崖海大決戰,元漢軍都元帥張弘范把文公押至崖門海域,強迫他寫信招降張世杰。遭文公拒絕,為明心跡,慨然寫下《過伶仃洋》一詩,在崖海留下驚天地泣鬼神的千古絕唱。
文公一生著有大量詩文,被后人編為《文山先生全集》。其詩大氣磅礴,雄渾遒勁,犬以在崖海寫就的《正氣歌》、《過伶仃洋》和《海上大戰》等詩篇最受后人推寵。
公元一二七九年陰歷二月初,宋元崖海決戰以宋室滅亡為結局,作為那場“滑鐵盧”戰爭的見證人,文公在囚艦眼看宋軍數以千計的樓船化為烏有,尸浮海上十萬余人,文公“痛若酷罰,無以勝堪”。他在長詩中寫道:“樓船千艘天下角,兩雄相遇爭奮搏。古來何代無戰爭,未有鋒猬交滄溟。游兵日來復日往,相持一月為鶴蚌。南人志欲扶昆侖,北人氣欲黃河吞。一朝天昏風雨惡,炮火雷飛箭星落。誰雌誰雄頃刻分,流尸漂血洋水渾。昨朝南船滿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
面對南海的腥風血浪和國破家亡的現實,他悲憤欲絕,下定死節的決心。文公在《哭崖山》中寫道:“寶藏如山集六宗,樓船千疊水晶宮。吳兒進退尋常事,漢代興亡頃刻中;諸老丹心付流水。孤臣血淚灑南風;早來朝市今何處?始悟人間萬法空!”
《答張弘范》是文公拒絕張弘范誘降封相的詩,詩中可見燃燒的激情:“高人名若浼,烈士死如歸。智滅猶吞炭,商亡正采薇。豈因徼后福,其肯蹈危機?萬古春秋義,悠悠只淚渾。”。史書載文公與張弘范辯駁,以大氣磅礴、正義凜然的氣勢令張弘范無言可對。文公骨氣,令人折服。
此后,文公被押送元大都土牢(今北京交道口內的文天祥寺),在十分惡劣的環境中囚禁四年,堅貞不屈,寧死不降,充分體現了一個偉大愛國者的英雄本色。壬午年十二月九日,在大都柴市口慷慨就義,時年四十七歲。
值得一提的是,文公不僅為中華民族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而且以史家之筆為現在的崖海考古工作提供了許多線索。從《文山詩文集》記載可知:宋元在崖海地區交戰總兵力超過四十萬人,交戰古艦船超過四千艘,沉船超過千艘,海葬了宋王朝的海上行宮“樓船千疊水晶宮”。這些沉船及其所載之物,被當代考古專家稱為“水下兵馬俑”。
自一九九0年以來,考古工作者在崖海水下通過聲納掃描發現沉船疑點十九處,并找到二百多件南宋軍隊遺存物。目前,崖海水下考古已列入國家“十五”科技發展規劃,將有計劃、有步驟地對若干處水下遺址進行重點挖掘。今天,當我們紀念文天祥光榮就義七百二十周年之際,隨著崖門尋寶考古工作的推進,一段塵封的歷史將被展現在世人面前,當可告慰文公英靈于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