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不能用陳曉,多少家產都完了。做人不能像陳曉,挨罵挨打不可少!边@是網友在貼吧里為陳曉編的段子。陳黃之爭,一場家族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與職業(yè)經理人關于企業(yè)控制權的大戰(zhàn)卻前所未有地吸引億萬股民的目光,網絡輿論對陳曉的批判更是不留情面。
是民眾受傳統(tǒng)忠君思維影響,還是陳曉更符合現(xiàn)代商業(yè)倫理?陳曉與大老板的糾葛恩怨到底惹了誰?在網絡輿論上擁有一邊倒優(yōu)勢的黃光裕為什么在股東大會上鎩羽而歸?
國美版“白帝城托孤”
在細數(shù)陳曉“罪狀”的時候,媒體總是提及那個“禮賢下士”的黃光裕:國美收購永樂后,黃光裕一直避諱用“并購”這樣的詞,總說兩者合作,以避免傷及陳曉感情;擔心陳曉北方人吃不慣南方菜,黃光裕叮囑其廚師把菜給陳曉也做一份。
所以,在黃光裕鋃鐺入獄之時,民眾期待的是一個新版的“白帝城托孤”。現(xiàn)實中,身陷囹圄的黃光裕也體現(xiàn)出少有的放權與信任,就像劉備把江山托付給諸葛亮,黃光裕把陳曉扶上了董事會主席。
但接下來陳曉扮演的卻不是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回報主公信任的諸葛氏。引進有綁定協(xié)議的貝恩資本、在董事會人選中大幅度提升非黃比例、考慮啟動20%定向增發(fā)授權、稀釋股東資源做金手銬籠絡高管人心以及“黃的政治生命已經結束”、“魚死網不會破”的經典論斷,所有這些都把陳曉推到不仁不義的輿論谷底,特別是在一個在文化上強調主仆忠義關系的國家更是難以被民眾接受。
因此,國美爭奪戰(zhàn)從一場企業(yè)內部控制權的爭斗迅速演化為公眾議題,以至上升到道德層面,除了故事本身的戲劇性,還在于它觸碰了中國文化中核心的價值倫理,比如忠與義,信任與背叛。
內部人控制:誰的國美?
更重要的追問在于,國美究竟是誰的?
陳曉在數(shù)次采訪中都強調,國美是所有股東的國美,國美不姓“黃”!拔覀冇胸熑魏土x務站在公司整體利益和所有股東的立場上,來抵制大股東控制這家公司,防止國美被‘工具化’!
不過,需要推敲的是,大股東謀求對公司的控制權是否一定不正當,公眾公司是否一定與家族公司相沖突?大股東的利益與其他股東、整個公司的利益之間是否一定是對立關系,而誰又有資格來充當裁判員判定“利益沖突”已經發(fā)生,并加以裁決?
因此無怪乎黃光裕方大喊委屈,“現(xiàn)在公司11人董事會里面,只有伍健華一個人是代表大股東的。大股東有33%的股權,但在董事會幾乎發(fā)不出聲音,這在任何一個公司都是不可想象的!”
國美之爭凸顯了大股東和內部人控制的矛盾。按照公司“契約”理論,內部人控制無疑是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一大“缺陷”,無論用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都不能證明這一控制的正當性和合法性。若職業(yè)經理人團隊控制了公司,并不能保證其可切實維護公司的利益。一個只占公司微小股權的小股東如果控制了公司,那么他損害公司利益的收益可能大大高于所承擔風險。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曄君】 |
相關新聞: |
專題:股東“天平”與高管利益鏈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