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二五”擬基本確立全球人民幣資產交易、定價、清算中心地位
蕭遙 王莉莎
經濟轉型與高速增長,在“十二五”時期已是不可兼得的目標,東部和西部各省份都將“站隊”。
“我們‘十二五’時期的發展理念不能再以GDP為先。”上海市政府權威人士在一次內部會議上坦言,未來上海經濟發展“靠投資驅動是靠不住的,必須轉”。
目前正在制定的上海市“十二五”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將提出具體發展路徑,而“淡化GDP指標”將成為這次轉型時期規劃綱要的重要思路之一。昨天正式公布的《中共上海市委關于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也體現了上述轉型思路。
上海的選擇也是不少東部省份的決策。而在不少中西部省份,迅速做大蛋糕依然是其追求的目標。
東西部各取所需
《建議》中提及的三個經濟指標值得關注:“十二五”期間,上海市GDP年均增長率預期為8%左右,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5%,全社會研究開發經費支出相當于GDP比例達到3.3%左右。
“GDP增速預期為8%,一方面是考慮到平穩發展的需要,如果保證上海新增勞動人口就業,消化農村轉移勞動力,經濟增長率就要保持在8%~9%,但是,我們也考慮到,為未來經濟轉型發展預留了空間。”上述權威人士稱。
在“十一五”規劃中,上海制定的目標是年均經濟增長率9%以上。而“十五”規劃的增速目標則高達“9%~11%”。
目前正式公布的全國各地“十二五”規劃建議稿中,浙江、天津等東部沿海地區均未明確提及“十二五”時期GDP具體指標數據。廣東“十二五”的GDP年增長目標也是8%。而中西部地區多數提法為“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或者明確提出兩位數的增長指標。
重慶市“十二五”規劃建議中即明確提出:“十二五”時期主要目標包括“西部增長極逐步形成,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2.5%左右,建成西部地區現代產業高地和重要增長極”。
不難看出,盡管中央“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淡化GDP指標,但中西部地區謀求經濟發展的意愿依然十分強烈。
“我們也去各地進行過一些調研,‘十二五’時期面臨的發展問題各有不同,上海已經是高度成熟的經濟體,面臨的問題與北京類似,但與天津、重慶等地并不完全一樣。”上海市發改委相關人士在一次內部座談會上表示,“‘十二五’期間,各省市都會去競爭國家層面的中長期戰略資源,比如教育、科技、人才等,上海要在這些方面做好充分規劃。”
“規劃綱要初步提出了35項主要指標,其中25項指標為預期性指標,10項指標為約束性指標。”上述權威人士表示,“與‘十一五’規劃相比,16項為沿用的指標,19項為新增或者調整的指標。”
例如,在創新能力方面,新增“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指標;在服務功能提升方面,體現上海國際貿易中心資源配置功能的“商品銷售總額”指標;在社會民生方面,提出了各類保障性住房套數作為約束性指標;在生態宜居方面,提出“供水水質”、“人均生活垃圾處理量減量率”等指標。
服務業發展四大瓶頸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悉,目前,規劃綱要正在根據上述《建議》進行修改與完善,并將繼續聽取上海各區縣、各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與建議。規劃綱要將在明年1月份召開的上海市“兩會”上進行討論。
上述上海市政府權威人士表示,“十二五”期間,上海產業發展方針將立足于“高端化、集約化、服務化”。“其實,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5%,這個指標我們經過反復測算,難度很高,有些同志也提出,可以定在62%、63%,但我們還是想增加點兒壓力。”
上海在服務業發展上也的確制定了較高目標。例如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上面,《建議》表示要“基本確立上海在全球的人民幣資產交易、定價、清算中心地位”。但在人民幣資本項目尚未開放的情況下,實現這一目標仍有難度。
本報記者獲取的一份內部報告中也指出,目前,上海現代服務業受金融、房地產波動影響較大,結構層次偏低、滲透性不強,發展基礎不牢固。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01年~2009年,上海市金融業增加值增速在-9.1%~34.3%之間波動,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速在-13.7%~30%之間波動。
上述內部報告指出,服務經濟發展受到稅制、管制、體制和法制等四個層面制約,如服務業仍然征收營業稅,不能實行增值稅抵扣,這意味著服務業專業化分工越細,稅負就越重。
對此,《建議》也明確提出,要積極爭取國家服務業稅制改革在上海先行先試,繼續完善營業稅差額征收辦法,從政策上進一步鼓勵服務業從制造業分離、技術先進型服務業企業發展及重點行業服務貿易出口等。
參與互動(0) | 【編輯:楊威】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