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行】不止有山水,桂林超級稻再說豐年
中新網桂林9月25日電(左雨晴) 大國糧倉,要端牢中國人的飯碗。而在廣西桂林,“甲天下”的不止有山水,還有得到袁隆平院士贊譽的超級稻。
臨近十月,在桂林市灌陽縣“神農稻博園”水稻(核心)示范區,這片袁隆平院士曾經圓夢“噸半稻”的土地上,又一年的超級稻迎來豐收。
好山好水育好稻
桂林山水鐘靈毓秀,孕育了一代代人杰,也滋養出豐沃的土地。灌陽縣黃關鎮黨委書記文海勇告訴中新網,灌陽生態環境優越,灌溉條件好,土層比較深厚,水稻種植的基礎較好。
正是這片土地,讓畢生追求豐實中國糧倉的袁隆平院士寄予了厚望。
“袁老他非常接地氣,親自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我們老百姓的種植。”文海勇回憶道。
在產業發展上,灌陽示范區采用“超級稻+再生稻+綠肥”種植模式,推廣綠色防控、水氣平衡,配方施肥等新技術。自基地創建以來,水稻產量每年都有一個提升。
2017年,灌陽縣黃關鎮聯德村超級稻畝產1000公斤攻關示范基地的“一季稻+再生稻”首次實現1500公斤的目標產量,創下了當時世界高產紀錄。
“一個人一年600斤(稻谷)夠了,現在一畝田1500公斤,兩分田可以養活一個人啊!”對此,袁隆平院士曾感慨道。
目前,示范區總面積總計30000畝,其中核心區3000畝、拓展區6000畝,輻射區21000畝。灌陽縣“頭季稻+再生稻”畝產不僅突破1500公斤,還連續11年創廣西單產第一,被袁隆平院士譽為“廣西超級稻產量第一縣”。
倉稟實 農民增收喜笑顏
超級稻的畝產突破,不僅意味著糧食安全獲得保障,更意味著靠土地吃飯的農民富起來。
“超級稻的產量高、米質好,而且受天氣影響小,機械化實現率比較高一些,每畝的收益比以前多了不少。”灌陽縣黃關鎮龍吟村村民周桂明告訴中新網,如今超級稻畝產值可達4720元,其中頭季稻2720元,再生稻2000元。
據介紹,示范區采取“示范區+新型經營主體+龍頭企業+農戶”、“示范區+超級稻+再生稻+脫貧戶”、“ 示范區+土地流轉+脫貧戶”、“示范區+龍頭企業+企業務工+脫貧戶”等生產模式,直接帶動脫貧戶增收1500萬元,并促進了全縣水稻產業的發展。
2021年,全縣水稻種植面積達到29萬畝,總產13萬噸,帶動5100戶脫貧戶進行水稻種植,產業覆蓋率達到46%。
水稻種植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當地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2016年以來,灌陽縣相繼打造了稻博館、文化長廊、豐收廣場、稻文化展示中心、稻文化雕塑小品、觀光長廊、濕地公園等農業生態項目。
“我們通過發展休閑農業,促進了文旅融合,延長了產業鏈,推動了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同時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極大改觀。”文海勇說。(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18日 15:20:42
- 2024年12月18日 10:03:30
- 2024年12月17日 09:33:57
- 2024年12月16日 13:22:33
- 2024年12月16日 08:34:50
- 2024年12月15日 20:13:20
- 2024年12月15日 20:09:20
- 2024年12月14日 18:11:09
- 2024年12月13日 13:24:02
- 2024年12月13日 1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