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路為媒 黃山黟縣BCE221騎行道探索“交通+文旅+生態”新模式
中新網黃山3月25日電 牌坊、古塔、民居,還有大樹、田園、溪流……以路為媒,從另一個獨特視角打開游覽世界遺產地的新方式,這就是安徽黃山市黟縣正在探索的“交通+文旅+生態”的創新融合樣式。

作為一條貫穿世界遺產核心區的鄉野騎行道,BCE221鄉野騎行道項目以黟縣古城為起點,串聯黃山、宏村、西遞三處世界遺產以及屏山、碧山、關麓、秀里、塔川、盧村等一批集聚徽文化代表性特點的中國古村落,道路體驗既有土路、碎石路、林間小道與茶園小徑,還將白墻黛瓦的明清古民居、古驛道遺址、摩崖石刻等遺跡相連。
黟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饒罡明介紹,之所以命名為“BCE221”,是因為項目所在的道路就在環黟縣古道上,該古道可追溯至公元前221年,即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期就已存在。這條古道承載著黟縣千年文化和生活。

參與項目規劃設計落地的蝸牛景區管理集團,全程堅持“高標準與輕干預”原則,因地制宜地進行改造,保留70%原有村道肌理,僅對險峻路段夯實路基、增設護欄,也讓碎石路段維持原始風貌,強化騎行趣味性,還將“靜態保護”升級為“活態體驗”。
近年來,黟縣依托皖南山區的生態優勢,以建設“最干凈旅游風景道”為目標,通過路基加固、邊坡治理、綠化提升等工程,修復沿線生態脆弱區域,并清理河道垃圾、拆除田間綠網,實現“路在景中延,景隨路而生”的生態格局。騎行道全程遵循低干擾設計,最大限度保留原生竹林、濕地和古樹群落,成為展示皖南生物多樣性的“綠色走廊”。同時,各村落節點還有非遺展示、詩詞文化墻、歷史浮雕等特色人文景觀可以參與互動,為騎行者和游客打造了一座“移動的徽文化博物館”。沿線的豐梧村“水渠廊橋”成為網紅打卡點,碧山村民宿集群入住率和村民人均年收入顯著提升。
在這里,騎行者追逐的不只是終點,在騎行和漫步之中,感受徽州千年文脈的呼吸。騎行體驗的既是山水田園的詩意棲居,更是身臨其境地感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剛參加了訓練營試騎活動的選手盛堯表示,“行進在徽派古村落間,古樸和生機并行。時而穿過明清古村落,時而越過茶園、松林,是一次別致的騎行體驗。”

北京聯合大學特聘教授、《旅游學刊》執行主編張凌云指出,風景道的核心在于“道”與“景”的有機結合,達到心隨景動,景隨人走,與大自然情景交融的沉浸式體驗。黟縣BCE221騎行道以徽州文化為脈絡,充分體現了歷史文化(遺產、研學)、道路交通、體育運動和生態環境與旅游深度融合的發展理念,還為帶動當地居民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煙霞百里之間,傳承和活力在薪火傳遞。隨著自行車運動的蓬勃發展,黟縣也已經成為中國騎行運動的勝地之一。作為第四屆“中國皖美山水”騎行賽的首站,黟縣也已經連續成功舉辦兩屆。黟縣以騎行為紐帶,打造的特色名牌將體育賽事與文化旅游業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為鄉村振興交上了一份優秀答卷。
蝸牛景區管理集團董事長徐挺表示,未來還將助力黟縣進一步拓展“交通+文旅+生態”場景,并舉辦國際騎行賽事、開發徽州主題研學線路,推動“高顏值國際鄉村旅游綜合示范區”建設等項目,將“流量”轉化為“留量”。據悉,全程42公里的黟縣BCE221鄉野騎行道項目將于2025年內全面投入使用。(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3日 08:14:58
- 2025年04月02日 14:23:48
- 2025年04月02日 12:12:18
- 2025年04月02日 11:59:53
- 2025年04月02日 1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