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策略性的鬧騰之后,銀行跨行查詢收費已是勢在必行。
有消息說,銀監會已會同國家發改委制訂了一個妥協性方案,規定銀行卡ATM跨行查詢一個月內免費4次;超過4次的,每筆手續費至少0.2元,銀聯和收單銀行各收取0.1元,發卡銀行是否再收費由各發卡行自行決定。盡管低于最初的預期,但最終還是達到了他們的收費目標。而且,經過這半年的鬧騰,大多數公眾都已對此漠然,銀行想再提高進一步收費應該不再會有什么障礙。
回顧一下這半年以來的吵吵嚷嚷,有一個現象特別值得注意:發布收費信息之后,反應最快的不是公眾的反擊,而是那些不同銀行的態度:光大等一些中小銀行趕緊表白不會收取跨行查詢費,而那些大銀行的態度則未免有些假惺惺:這些費用銀聯強制讓轉嫁,迫于無奈。為什么貌似對銀行有利的收費政策,大、小銀行卻會有不同的反應呢?最終的市場結果又會是如何呢?
實際上,客戶在ATM上查詢,憑借的是一個龐大的公共網絡資源,各家銀行也是憑借這個公共信息網絡來完成客戶的本行以及跨行交易行為。在公共網絡之外,還有加入這一公共網絡系統的各銀行終端網絡,這樣也就構成了一個龐大信息處理以及交易的銀行服務體系。不過,由于各銀行的規模不一,對客戶終端服務人員和設備的投入也不盡相同,比如分理處、ATM以及柜臺人員等等。在以前的運作體系中,一旦投入,不管多少,都平等地享用這些網絡資源。在市場盈利態勢普遍看好的情形下,各銀行之間自然會相安無事,因為足夠大的市場容量讓他們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市場擴容上。而且,當初的大銀行也沒有如此大的吞吐能力。但是,一旦市場達到飽和狀態,排擠性的銀行同業競爭就難免了。這時,小銀行當然希望繼續借用大銀行便利的終端網絡,發展他們的客戶,而這是大銀行最不愿意看到的,盡管它的網絡資源仍處于閑置狀態。因此,阻撓也就順理成章了。
不過,直接拒絕顯然不明智,不僅會惹上壟斷的嫌疑,而且一旦小銀行的游說引致政府出面,結果可能更糟。因此,大銀行就可能說服銀聯出面提出一個雙贏方案,也就是現在所謂的“跨行查詢收費”方案。沒有什么業務網絡的銀聯,作為中立的第三方先提出的一個理由是為了迎合國際化慣例,但實際上根據大多數人的事后考察,國際上根本沒有這樣的所謂慣例,他們不僅不收,反而還會補貼一部分錢返還給顧客。眼見是那個說辭站不住腳,大銀行又重新拿出了一個新的理由:為了防止入世之后那些如狼似虎的國外銀行競爭者大肆進入。不過,在我看來,這也不過只是一個美麗的“托”而已,難道這0.2元查詢費竟有如此威力,能阻擋國際大鱷的進入決心?只要他們想進入中國市場,估計鐘偉教授說的2塊查詢費也根本不成什么問題!真的要命的是那些小銀行,如果不想辦法加強終端網絡建設,再加上外資對大客戶的搶奪,隨時都有可能走到破產邊緣。
大銀行有大銀行的市場策略,小銀行也有自己的苦衷,銀聯總是能找到你需要的正當理由,而龐大的顧客則成了“魚肉俎”。唯獨不明白的是,如何撥開這些錯綜復雜的關系迷霧,找到這一收費事件背后的真正主謀以及他們的真實意圖。我們需要有個神秘的“深喉”提供線索!
據說,“深喉”(Deep Throat)一詞取之于一部美國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相當流行的同名色情電影,以隱喻那些身居機要樞密,但又敢于打破“承諾”說出事實真相的人。“水門事件”隨著神秘“深喉”出現而呈現于世,而今也隨著馬克·費爾特的高調陳詞而真相大白。 “深喉”費爾特以及兩個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卡爾·伯恩斯坦毫無爭議地成為了美國公眾的英雄人物。不過,在有人總抱怨這個社會缺乏大義凜然的“深喉”時,也有人在擔心身邊會有太多的“深喉”而惶恐不安。如布什就非常擔心身邊是不是也會有費爾特這樣的“深喉”來告發他的“伊拉克戰爭門事件”。
不管是布什,還是克林頓,這場戰爭在所難免,無非名號有所不同而已。我現在最關心的是,在眼前的中國,有誰愿意做費爾特這樣的“深喉”,拿出確鑿的、足以讓真相大白于天下的證據,來揭發現實改革中的各種危害大眾利益的敗德行為呢?
假如有這樣的“深喉”現身,不管是出于正義的良知,還是經濟的激勵,我們都愿意接受他,并愿奉之為這個時代的英雄。
(來源:上海證券報,有刪節 作者:陳宇峰 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日本早稻田大學21COE-GLOPE研究中心國際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