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機時代
技術創新是唯一突破口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雷達認為,本輪經濟危機的出現是對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經濟增長方式的一次調整,這種調整是對美國過度消費、外圍國家過度生產所積累起的全球經濟風險的糾偏。
如果我們把本輪全球經濟危機的性質定位在是對全球經濟增長方式的調整上,根據歷史的經驗,全球經濟增長方式的調整必須建立在制度創新或技術創新的基礎上。
1929至1933年大危機之后,至少是在全球貨幣體系的創新及美國凱恩斯主義順周期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創新的基礎上,才逐步步入了20世紀60年代的增長繁榮。而1973至1975年的危機也是在IT技術創新的基礎上,才迎來了20世紀90年代的新經濟時代。
雷達認為,從2007年危機爆發至今,我們還沒有看到技術和制度創新的跡象,有關新能源和環保產業的技術也還只停留在概念的炒作層面上。
9月21日和2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召開三次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座談會,47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大學和科研院所教授、專家,企業和行業協會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溫家寶表示,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深遠的,對我國經濟發展既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全球每一次大的經濟危機都會伴隨著科技的新突破,進而推動產業革命,催生新興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當今世界,一些主要國家為應對
這場危機,都把爭奪經濟科技制高點作為戰略重點,把科技創新投資作為最重要的戰略投資,把發展高技術及產業作為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突破口。這預示著全球科技將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創新密集時代,重大發現和發明將改變人類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新興產業將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
而在廣東,一場轟轟烈烈的“雙提升”正在進行。7月16日,省委十屆五次會議提出,珠三角要以“雙提升”(提升產業競爭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加強高新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從“雙轉移”到是“雙提升”,廣東正主動適應全球經濟增長模式的變遷,并力求在新的秩序形成之前占據制高點。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