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如今全球增長最快的票房市場之一:去年全國電影市場票房同比增幅高達43%,全球電影市場平均增長幅度是8%;今年前半年,中國電影市場曲線一路上揚,全年電影總票房沖擊100億元已成定局。
但是基于中國人口總數,與世界各國重要電影市場相比,中國電影票房總量特別是觀影人次不盡如人意。2009年中國城市院線影院的觀眾人次僅僅達兩億,意味著每個中國人平均每7年才進一次影院,即便按6億城市觀眾計算,每個城市居民平均3年才進入一次影院觀看電影。
如果中國城市人口每年平均觀影達到1次,全國票房就能增長3倍,如果能夠接近歐美國家和日本、韓國的每個人年均34次左右的觀影水平,中國電影票房就可能增加6倍以上,中國電影總票房超過300億元人民幣就不是夢想。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電影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但是要達到這一目標,影院建設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銀幕增速較快
人均擁有數量極少
經過幾年的發展,中國城市院線的銀幕數量、特別是多廳影院的銀幕數量有了較大幅度增長。2009年全年主流市場新增影院142家,新增銀幕626塊,平均每天增長1.7塊銀幕,全國主流院線銀幕總計達到4723塊。在新建影院中,數字影廳約占新增影廳80%,為電影發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中國是大市場,中國電影也是大市場。好萊塢早就預言過的這座電影市場的“金礦”即將成為現實。
但與許多國家相比,中國電影銀幕數量仍然明顯不足。美國銀幕總數達4萬塊,是中國銀幕總量的近10倍。美國每10萬人擁有12.7塊銀幕,澳大利亞9.4塊,西班牙9.1塊,法國8.8塊,意大利7.1塊,德國5.8塊,而中國卻是平均接近 30萬人才擁有1塊銀幕,即便只算城市人口平均10多萬人也才擁有1塊銀幕,遠遠成倍低于世界主要電影市場的人均銀幕數量。過去幾年電影產業的改革,在影院、觀眾、影片供給的市場關系中,影院建設設備一度超前于觀眾需求,導致影院不得不用高票價來維持運營。
正是因為銀幕、特別是多廳銀幕的不足,一方面造成大量影片缺乏足夠的影院銀幕放映空間,限制了觀眾對影片的選擇;另一方面也由于價格、地理位置、交通、服務等障礙,阻礙和降低了觀眾的觀影需求。在主要影院、黃金時間和大片檔期,甚至造成了在市場經濟狀況下很難見到的購票長隊、一票難求的局面。可以說,影院建設落后于觀眾需求的矛盾已經日益突出。
北京一枝獨秀
中小城市成為盲區
相對而言,在影院建設比較快的城市,票房市場的增長就會更加明顯。北京去年票房突破8億元,單一城市竟占全國票房總量的13%。北京在政府政策促進下,是全國院線最多、影院最多、銀幕數量最多的城市。近年來的新增影院沒有減少原主流影院的票房成績,相反帶來了北京明顯超出全國平均水平的票房增長。而過去長期位居全國市場第一的上海,由于近年來影院建設的緩慢,已經被北京票房所超越。如今,北京已成為全國第一個年均觀影人次達到1次的中國城市,證明了影院建設是促進電影市場發展的重要手段。
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目前形成了所謂“8+N”現象,即8個過億的重點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武漢、杭州、重慶,幾乎占有全國票房份額 70%。中國35個中心城市中的其他城市及數以千計的中小城市,電影票房貢獻都比較小。主要原因是這些城市影院建設相對落后,電影消費文化市場有待培育,即便是東南沿海經濟較發達地區的中小城市,影院和銀幕數量也非常有限。
大都市需要增加影院密度和銀幕數量,而中小城市則需要新建改造新型現代化多廳影院——許多中小城市目前仍是電影放映盲區。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的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的背景下,北京市財政補貼促建電影院的經驗值得向全國推廣,而發行放映的數字化,則會使本輪影院建設更方便、更廉價、更有利于未來的發展。隨著電影消費方式從大城市、從發達地區、從東邊、從南方的蔓延,全國的電影市場將大大擴展。電影的數字化、影院的數字化也將極大地降低電影的發行成本。一旦電影市場向大都市以外擴展,中國電影市場的半徑將放大一圈,市場規模也將大大放大。未來幾年,二線城市影院市場將是中國電影票房最大的增長空間。
目前,由于土地價格的上升、影院投資競爭的加劇、文化場館規劃的缺失,影院建設正面臨著新的困難和挑戰。各級政府與相關行業協會加強規劃、協調、監管,為影院建設提供政策保障和環境支持,中國影院建設才能保持高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只有提高了影院建設,中國電影產業才有充分發展的基礎與空間。
尹 鴻
參與互動(0) | 【編輯: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