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媒體報道,因出品方華誼兄弟提出“保底票價”上漲,全國各大城市的《唐山大地震》票價都將上揚。據了解,北京、上海和廣州這些一線城市影院的最低票價將從30元升至35元,其他城市的漲價幅度也都不少于5元。消息一出,令不少觀眾擔心觀影成本是否會增加?對此,華誼方面回應:最低票價提高5元只是發行方與院線簽訂的結算協議有變,目的是使院線讓利,與觀眾的觀影票價并無直接聯系。
從30元到35元,上漲5元,這讓人想起了另一個“5元”。本月13日是“5元電影之父”趙國慶逝世5周年紀念日。為了繼承趙國慶“讓電影回歸大眾”的理念,四川峨眉院線旗下的東方世紀電影廣場再次打響“5元票價”之戰,推出為期一周的“5元票價之父趙國慶紀念專場”。自活動開展以來,社會各界反響熱烈,吸引了許多市民到東方電影廣場觀影。據峨眉院線的不完全統計,“5元電影專場”推行5天的觀影人數已突破1萬人次。
由此看來,票價的確是把雙刃劍,雖然提高票價票房可能會升高,但也可能導致觀眾減少;而5元電影專場勝就勝在了觀眾人數上。這兩個“5元”,雖然在貨幣意義上代表著同樣的數字,然而對比之后其體現的卻是兩種不同的營銷理念,即如何在培養消費群體和影院獲利之間取得平衡。
別小看《唐山大地震》這5元的漲價,這也許將對其5億票房目標的實現起到巨大作用。其實所謂“保底票價”,簡單來說就是制片方在合同中對影院的影片票價作出最低價格的限制,以保證電影成本回收。而此次《唐山大地震》的保底票價上漲5元,引起諸多觀眾抱怨價高并非沒有道理:1985年的電影最低票價是2毛,現在《唐山大地震》是35元,漲了174倍,而同時段最高票價更是上漲了400倍有余。而能在一定程度上衡量物價水平的豬肉,其同期價格也不過是上漲了10倍,這或許是電影作為“精神食糧”應該比豬肉高一個層次的體現吧。
這區區“5元”之所以引起極大關注的另一個原因是:《唐山大地震》提高“合同票價”,會不會引起其他電影的跟風,使未來的電影票價水漲船高?借用“短板理論”:決定票價高低的關鍵因素不是最優秀的那部影片,而是最低票價最高的那一部。消費者所擔心的是:隨著各方的獲利欲望不斷膨脹,這個價格很可能會漲到40元、45元甚至更高,這樣一來,影迷想看一場便宜的電影也將越來越難,而電影票價離大眾化的道路也越來越遠了。
而許多網友之所以抱怨的,“現在隨便去看一個片子,少則四五十元,多則六七十元甚至更高”是有統計數據支持的。據了解,位居全國第一的北京城鎮居民的家庭月收入近2500元,即便按每張票60元計算,一張票的價錢也相當于其月收入的約1/40。根據美國國家影院業主協會的統計,2009年美國電影票的平均價格是7.5美元,按6.8的匯率計算,約合51元人民幣。只相當于美國家庭月收入(2000美元)的1/400至1/200。也就是說,從票價占月收入的比例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票價要比美國高5至10倍,正如天涯網友所戲稱的,中國的電影票價已提前實現了“趕歐超美”。可以預計,如果電影票價繼續上漲,進影院的觀眾將會進一步減少,也就變相支持了盜版DVD和非法網絡下載,這將是災難性的后果。
“5元票價只是個概念,它是一個變數,不是一個定數。”趙國慶生前在接受采訪時說:“5元票價代表觀眾能夠接受的票價最低限度,最低票價應取決于影片質量和觀眾承受度,票價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并不違背‘5元票價’的原則。”趙國慶的理想代表了一種讓利給消費者的影院發展理念,在我國電影產業進入第一個黃金十年的初級階段,這一理念在培養影院影片消費群體層面上顯得尤為可貴。目前中國電影產業最大的問題,就是電影質量提升的速度遠遠落后于電影市場發展的速度,而票價則借助觀眾對于影院空前高漲的熱情趁機步步提升。當制片人和投資商以及影院紛紛爭搶這塊所謂的黃金十年的大蛋糕時,倘若忽視了通過提升影片質量來培養中國的電影消費群體,而是一味地專注于通過提升票價來從消費者身上營利,并且無視消費者的根本利益,這無異于飲鴆止渴。
當票價成為了影片公映前的焦點,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中國的消費群體在更加理性地關注自身的權益。同樣也是5元,《唐山大地震》上漲的這5元的確無法讓大眾“無怨無悔”地前往影院消費。
楊浩鵬
參與互動(0) | 【編輯: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