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某報社攝影記者任世琛發現,2010年“人與水”國際攝影大賽獲得特等獎、名為“千里尋水”的攝影作品內容與自己的照片完全一致,但是構圖方向截然相反,他很快意識到,自己的作品被剽竊后修改了。
近年來,攝影界造假剽竊事件屢有發生,一些造假剽竊的作品甚至榮獲大獎,被揭穿后,在社會上引起了“轟動效應”。比如 2006年,第二屆華賽獎獲獎作品《中國農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被揭露是PS拼貼而成的;2008年,首屆華賽獎獲獎作品《廣場鴿接種禽流感疫苗》也被揭露是經過PS的。而入選影響2006CCTV年度十大新聞圖片的《藏羚羊生命中的十道難關——鐵路關》攝影作品,也是被PS過的假照片。
隨著這些造假、剽竊作品的曝光,造假者和剽竊者也被釘上了恥辱柱,“林一爆”、“王云彩”、“劉羚羊”、“張鴿子”的稱號,就是網友送給造假剽竊者的最好的“獎賞”,而桑玉柱則被冠以“桑剽剽”的稱號,無疑,這對于搞藝術創作的人來說,是一種恥辱!
無疑,攝影界的造假者越來越多了,手段也是越來越高明了,其獲取的利益也在不斷“升值”。應該說,這些攝影者屢屢PS或剽竊照片,一方面是由于受到了利益的誘惑,另一方面,則是社會的評判標準和人們道德水準的降低,讓底線變成了上線,導致正常的變成了不正常,不正常的反而成為一種榮耀。
而一些造假剽竊者,不但不以造假、剽竊為恥,甚至還因此“一舉成名”。一位參加第16屆中國新聞攝影金鏡頭獎活動的作者,則自曝作品《為什么不回家》中的云彩是合成的。可見,造假抄襲雖然被人不齒,但是,造假、抄襲者自己卻并不以為然,原因就在于,利用這種手段可以名利雙收,即使敗露,也無需付出太多的代價或成本。
而2007年,在中國攝協主辦的湖南壺瓶山、夾山、崀山風光攝影作品征集活動中,主辦方一次取消了54件入選作品的資格,涉及的作品稿酬總額高達30余萬元。面對造假、剽竊者的處罰,僅僅是取消資格,拒發或追回稿酬或獎金,僅此而已。對于造假、剽竊者來說,是毫發未損,這助長了造假、剽竊之風的蔓延和盛行。
造假、剽竊就像沒有賭本的賭博,造假、剽竊成功了,自己就狠狠地贏了一把,不成功,則分文未損。這無疑助長了造假、抄襲者的膽量和勇氣。看來,對于藝術造假、剽竊行為,必須像追究企業造假那樣,動用法律的手段,如此,才能讓造假、剽竊者為此付出代價,才能起到警醒和懲戒的作用,否則,造假、剽竊行為就永遠不會減少。
□ 池墨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