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兩個賊,剛剛偷到一筆財寶,還沒來得及全部運走呢,就開始為分贓不均打起來了。”一位業內人士用這個不算準確但十分形象的比喻,為筆者概括了華誼兄弟將《唐山大地震》(以下簡稱《唐山》)最低限價提高5元的原因,以及由此暴露出的制片方和電影院之間的矛盾所在。在電影產業剛有蓬勃發展的勢頭時,在對這個有可能變得更大,但現階段依舊不算大的蛋糕的切分上,華誼借對自己的強勢影片《唐山》的單方面提價,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給影院一個措手不及。對于之前一直興奮地期待《唐山》上映的影院來說,華誼這次讓他們很不爽。
毫無征兆的5元提價
在經歷著世界杯期間的票房淡季時,7月22日要上映的《唐山》就像將要破曉的一縷曙光,幾乎是所有影院的期待和安慰。但這個安慰后來變為驚愕和不滿。在距《唐山》上映僅剩一個月時,華誼突然向全國各大院線發出通告稱,將該片的最低限價提高5元。
具體是這樣的。北京、上海、廣州A類城市最低票價35元,成都等B類城市最低30元,C類城市最低25元。對于提價的原因,華誼方面的解釋是,他們除了希望通過此舉能在多方利益分成中獲得更多利益外,更重要的是對電影品質的自信。導演馮小剛說得更加直接,他說此次提價是針對影院,他甚至用“險惡”來形容某些偷漏瞞報票房的影院。他說:“就算我們最低票價定在15元,影院也不會便宜賣觀眾。影院賣了70元給觀眾,卻按15元跟片方結算,一張票他抽走60%的利潤,這樣拍電影的人必死無疑。”
但提價效應還是很快波及到了觀眾。7月19日,一名高校學生在某電影論壇發帖表達了自己的震驚:他所在學校的電影院把《唐山》票價定為35元一張。他說學校的電影院“跟商業影院同步上映的電影一般賣15元至25元,《阿凡達》剛上時30元,從來沒有超過30元的”。
和商業影院比起來,高校的35元就看起來很美好了。據了解,《唐山》上映以來,北京萬達國際影城CBD店的定價是80元,參照《槍王之王》、《危情諜戰》的70元,該片的高價位顯露無遺。在B類城市,《唐山》的定價也達到了60元。華誼針對影院的提價,最終為之買單的還是觀眾,有業內人士用“羊毛出在羊身上”一語道破。
誰更“險惡”?
此次華誼提價引發的爭議和討論,讓很多人終于弄清楚了票房分賬、最低限價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等問題。有苦說不出的影院,更是可以借此大倒苦水,拿出具體數字來解釋:作為電影產業的下游,影院只是個微利行業。
廣東一家影院的負責人告訴筆者,關于各方對票房的分賬比例,行業標準一般是:影院分50%,院線分7% ,發行方和制片方分43%。影院的分成看似最高,但運營成本也高。北京某影院的負責人為筆者詳細列舉了一家影院維持運營的各項支出占票房收入的比例:稅、電影專項資金8.5%,分出去的片賬45%至50%,房租12%左右(這項不同影城差異很大),折舊通常是總投資額÷6年,運營費用15%,推廣、招待2%左右。算下來,影院的利潤還占不到所分得的票房收入的20%。
業內人士告訴筆者,在微利的壓力下,大部分影院要賺錢,就會大量出售團體票。“比如一張票零售價70元,某單位一次性買500張,就降到30元一張。觀眾拿著這張票去看某部電影,如果該電影的最低限價是15元,影院出票就出15元,另外的15元就是影院的利潤了。”他說目前這是行業的規則。而華誼此次提價5元,正是表達對影院此種做法的不滿。
這就給影院帶來了尷尬,提高最低票價將會使影院利潤空間變小或者倒貼錢。比如北京的影院,在已經提前將團體票以30元的價格售出的情況下,華誼將《唐山》的最低限價提高到35元。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影院可以選擇是自己貼這5元錢還是讓觀眾補,但大部分影院還是會把這部分成本轉嫁給觀眾。一位業內人士解釋:“這筆錢對于一家財務制度成熟的影院來說是很難出的,所以只能讓觀眾出了。”
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此次提價事件不僅是對影院有多大影響的問題,“遠比這個要深遠”。“華誼提價是單方面違反了現有體系,而且上映前一個月才告知影院,這說明了手握強勢影片的華誼在與終端的溝通與博弈中缺乏尊重。這在產業的上下游間造成了裂痕。”也有人認為,現在零售價已到觀眾購買力的臨界點,影院主要靠團體票、兌換券吸引大量觀眾,如果這次漲價行為控制不好,就把團體票觀眾得罪了,“影院將第一個受到市場的懲罰,到頭來也必將殃及制片方和發行方”。
晏 戈
參與互動(0) | 【編輯: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